中文EN
天坛奖|关锦鹏:在浪潮里开出新的电影之花
  曾在2020年亮相大师班的著名中国香港导演关锦鹏,今年将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评委的身份,再度回到北京与我们相聚。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委员会
  评委 关锦鹏
  从影近四十载,关锦鹏导演擅于在商业与艺术的微妙平衡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表达,在审慎与热情交汇里,交出了自己对电影艺术的一份答卷。
  他用摄影机凝视着世间形色各异的爱欲与怅惘,更在同时,藉由千丝万缕的私人情感,折射着深藏于沧海桑田之间的历史记忆。
  
  关锦鹏
  入行初期,关锦鹏曾作为许鞍华、谭家明等“香港新浪潮”导演的副手出入片场。他曾直言,“我们(这一代导演)得到了新浪潮第一代开花结果所带来的收获”。
  作为后新浪潮时代的旗手之一,关锦鹏作品进一步深掘了前辈们电影中的诸多母题,譬如对香港本土风貌的呈现(《地下情》中的港城疏离群像)、对过往历史的怀旧表达(《胭脂扣》中业已消逝的旧香港风物)……其最为人所熟知的特色,则是对女性生命故事的细致摹写。
  
  《地下情》剧照
  在北影节大师班上,关锦鹏曾坦言自己“其实甚至不愿意被人标签说‘关锦鹏就会拍女人戏’,但我的确享受面对我的电影里面女性角色的这种矛盾和复杂性”。纵观关锦鹏近些年的电影创作,就是不断地与时俱进,也同样蕴含了对电影的创新和颠覆。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
  “香港电影:传统继承与发展超越”
  诚然,无论是阮玲玉(《阮玲玉》)、如花(《胭脂扣》),抑或是王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王琦瑶(《长恨歌》),关锦鹏镜头下的女性无一不既脆弱又坚韧,既被眷顾又被辜负,既明艳又哀愁……种种两相对立的矛盾性,总令人唏嘘地集于一身。
  《阮玲玉》可以被视作是“关于电影的电影”,亦可以说是一部“由女人谈女人”的对话集——艾霞、阮玲玉、张曼玉三位演员在“扮演”他人的过程中,更新着对己身之命运的体悟。除了对女性主题的触碰,《阮玲玉》更在纪实与虚构之间,拾起了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史的碎片,藉由其所反射的光亮,复现了一个生命力与愁绪并行的黄金年代。
  
  《阮玲玉》剧照
  相比之下,《胭脂扣》似乎更专注于爱情命题。李碧华的原著中有一句:“我们都不懂得爱情。有时,世人且以为这是一种‘风俗’”。当梅艳芳所扮演的鬼魄“如花”以艳丽却古旧的妆扮出现在银幕上时,她如此风尘仆仆、不容于世,正如其所怀揣的那一份堪称痴怨的“爱”一般,宛如历史的遗物。关锦鹏恰抓住了这一份难被现代社会兼容的深爱,在无尽的叹息中,唤起我们对久已失落的纯粹之心的乡愁。
  
  《胭脂扣》剧照
  对有形之物的捕捉或许简单,但要对“情感”这一无形之物进行严肃的观察却绝非易事。关锦鹏导演所擅长描摹的,恰是此类无形之物。
  作为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的成员,关锦鹏将持续这种细致的观察视角,以专业、真诚的态度细品影像深层中的可贵深情,与其他成员一同抉择出奖项的归属。
  银幕前的诸位,最能触动你的,会是怎样的一份情?它来自家人、友人还是恋人?最终它是怅惘还是欢乐?你的答案会否与关锦鹏导演的答案不谋而合?来北京国际电影节,与关锦鹏一起看好电影,让彼此的答案在光影流转之间,深切对话。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