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 瑞士电影周:雪山下的电影之国
位于欧洲中部的“山之国”瑞士,地势高峻,阿尔卑斯山横亘在它的南部领土上。天然的雪山风景,四种不同的国家语言,让这个国度具有独特的神秘色彩。
1950年,中国同瑞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合作。随着近年来瑞士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不断涌现,瑞士电影不再独以纪录片广为人知,《摆动》《女孩和蜘蛛》等剧情片作品也收获国内影迷的喜爱。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隆重推出瑞士电影周,为各位影迷奉上六部来自瑞士的影像盛宴,品味近50年间瑞士电影的流变发展。
勇气
The Courageous
2024
看点:非典型的母亲形象,源自女性创作者对母职伦理的深切思考。
“我有反抗世界的勇气,我不止是一名母亲。”
她在山村中游荡,她偷窃纵火,她满口谎言,我行我素。她只是一个怪女人。
她带着三个孩子,把她们留在餐厅里久久不归,她惹她的孩子哭泣。她是一个坏妈妈?
她不懂世俗的规则,但她信守对孩子的承诺,她与孩子们一起舞蹈,一起哭泣。始终存在于她心中的勇气,为她的孩子们剧烈爆发。
她爱她们,但绝非只因她是“母亲”。

《勇气》剧照
烟囱里的麻雀
The Sparrow in the Chimney
2024
看点:曲尔歇尔“动物三部曲”之三,恨是爱的另一幅面孔。
“麻雀可以飞出烟囱,而你我又该如何挣脱?”
影片曾入围第7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最佳影片,并斩获第8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本片叙事细腻,受大卫·林奇《穆赫兰道》影响,不断增加的矛盾张力在某一刻突然爆发,随后是寂静与新生。饱满的色彩与人物内心的暗面形成鲜明对比,当过度曝光的阳光透过窗棂,家庭内生的黑暗能否被打破?

《烟囱里的麻雀》剧照
人之初
Alpha.
2024
看点:极端环境的人性探讨——我曾恨你,但我不能放弃你的生命。
“人生起止,山雪茫茫。”
母亲去世后,雷恩搬到了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小村庄,在大自然中冥想,并成为一名滑雪教练。父亲吉斯来访后,雷恩的平淡生活被再次打破,危机在登山途中突兀到来。人物时而被限制于景框一角,时而于阿尔卑斯山的雪中穿行。在极端又纯粹的环境下,生命与身份逐渐剥离,延展至人最初的本性。影片入围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最佳影片。

《人之初》剧照
怒之风景
The Landscape and the Fury
2024
看点:关山难越,各寻新生之路;萍水相逢,共见怒之风景。
“谁悲失路之人?尽是他乡之客。”
导演尼科尔·沃格勒继《雾》《打烊时刻》后最新力作,摘得瑞士真实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等奖项。影片聚焦波黑与克罗地亚边境地区,展现边境原住民的生活,与难民穿越边境的逃亡历程。镜头节奏缓慢,四季在山景变化中流转,雨雪霏霏。舒缓的运动影像配合略显沉重的音乐,让观众得以深切体察边境小镇的创伤,进而引发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怒之风景》剧照
蝾螈
The Salamander
1971
看点:大师经典,在被构建的真实中,你我像蝾螈一样顽强再生。
“这是蝾螈,来自火的精灵。”
瑞士新浪潮领军人物阿兰·泰纳早期之作,斩获1971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导演论坛艺术贡献奖。剧作家皮埃尔与诗人朋友保罗共创一个剧本,由此开始与名为罗斯蒙的女孩产生交集,三人的命运逐渐相缠……真实与虚构的边界随着罗斯蒙的出现渐渐变得模糊。阿兰·泰纳用黑白笔触创造出了鲜活惊艳的女性角色,以多重嵌套的叙事结构呈现批判性的内核。

《蝾螈》剧照
乔纳2000年将25岁
Jonah Who Will Be 25 in the Year 2000
1976
看点:我们置身于工业的机器中,努力走向未来的幸福。
“时间在消失。我已支离破碎。一切都会好的。”
生产与劳动,梦想与未来。阿兰·泰纳以不同于《蝾螈》的丰富色彩,绘制出五六十年代战后的瑞士社会中,不同阶层人民的生存风景画,并与代表过去的黑白影像精巧相融。失业——寻找工作——失业的不断循环之中,时间反而成为资本主义的利刃。人生似乎总被束缚着,好在我们可以聚在一起,盼望尚未到来的千禧年。影片形散而神不散,是一部观照20世纪战后瑞士社会的不容错过之佳作。

《乔纳2000年将25岁》剧照
特别感谢瑞士驻华大使馆对本单元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