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创造力的化身
今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逝世五周年,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在“致敬·纪念”单元特别呈现了有关她的纪录片《瓦尔达万岁!》,以此表达对这位传奇导演的敬意与怀念。展映片单一经公布,《瓦尔达万岁!》就备受瞩目,众多深受她影响的影迷在今年春天走进电影院,在大荧幕上重新见到了作为创造力化身的瓦尔达。
《瓦尔达万岁!》海报
《瓦尔达万岁!》是法国导演皮埃尔-亨利·吉贝特(Pierre-Henri Gibert)2023年的作品,也是第一份由其他人创作的关于瓦尔达的影像记录。他创造性地使用此前从未被披露过的档案及珍贵的人物采访,完成了这部纪录片,从另一个角度向观众展现了瓦尔达的创作历程和人生。
在瓦尔达非凡的艺术生涯中,她从未停止过对“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美”的探索。首先是借助摄影,一直到1954年,这位当时只看过5部电影且没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电影天才,开始拍电影,一直到她去世。瓦尔达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这也铸就了她不拘一格、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她是记录者、讲述者和创造者,是那个掌控镜头和选择画面的人;她同时是被拍摄者,是暴露在镜头前、将自己交付给观众的人。在《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一书中,对于这种迷人的双面性,瓦尔达如此说道:“我感受到同时作为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一点小乐趣……这就像解释我们的整个生活一样,我们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想成为主体,但我们也想成为客体,我们什么都想要。我感受到了全部的快乐。”
阿涅斯·瓦尔达工作照
在纪录片《瓦尔达万岁!》里,瓦尔达退回到客体的位置,成为被讲述和呈现的对象,她存在于他人的言谈中,再由另一位创作者剪辑拼贴,最终成形。这是关于瓦尔达的作品,完整地梳理了她的导演生涯,那些作品和重要人物一一登场,但这不是瓦尔达的作品。这一次,她要让渡出主导权,由旁人谈论他们眼中的自己。纪录片中出现的人物包括曾和瓦尔达合作过的演员,如《千面珍宝金》里的简·伯金、《天涯沦落女》中的桑德里娜·博奈尔;著名法国导演、同为“新浪潮”代表的戈达尔;还有瓦尔达最亲密的家人。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灵动、慈爱、包容等诸多形容词之外不为人知的瓦尔达,她依然充满活力和创造热情,有着无尽的好奇心,但与标志性的可爱蘑菇头造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从亲人朋友的描述中,她也激进执拗、专制强势且有着明显的掌控欲。“矛盾”这个词是贯穿瓦尔达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她的电影作品中可以被一一追踪和辨认,那些弥漫在公共和私人之间的、主观性和普遍性之间关系,被瓦尔达反复述说。这份对“矛盾”的执着和强烈的好奇心在《瓦尔达万岁!》变得具体而真实,这些特质如何集中于瓦尔达一人身上,也就如何被持续注入她的电影作品中。
阿涅斯·瓦尔达和家人
2023年《瓦尔达万岁!》问世之后,获得了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The Golden Eye)提名,并在命名为“瓦尔达厅”的影厅进行了放映。今年,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接力展映《瓦尔达万岁!》,持续汇聚来自世界各地影迷对瓦尔达的爱与敬意。不过作为她的影迷,这份“纪念”可能是不恰当的。瓦尔达在《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中说道,她认为纪念性的姿态是危险的,生活和情感比纪念碑更重要。那么这一次重温《瓦尔达万岁!》,我们不谈纪念,只走近去了解。
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期出版了《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收录了1962—2008年间她接受的21次采访,涵盖其电影生涯的完整轨迹和诸部作品。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为影迷送出2本《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在重温《瓦尔达万岁!》之际,配合这一篇篇访谈,一起发现属于瓦尔达的广阔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