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论坛举行 全国艺联分线发行探索受一致认可
  9月27日,由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论坛在京举行。
 
  本次论坛以“关心故事,关心人——艺术电影的初心与使命”为主题,国家电影局市场处四级调研员董力;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秀磊;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孙向辉;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张小光;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等参加论坛。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论坛嘉宾合影
 
  李秀磊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一直致力于推荐选取优秀且观赏性强、思想性高、艺术性强的中外艺术佳片进行展映,赢得了市场和观众的广泛认可。北京国际电影节也逐渐成长为艺术电影发展的一面旗帜,一块高地。历时4年的发展,艺术电影论坛经历了从分论坛到主论坛的发展、进步和成长,这个过程也彰显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对艺术电影的尊重与推广的初衷。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秀磊致辞
 
  孙向辉在主题发布中回顾了全国艺联成立五年来的发展运营情况。成立五年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放映影片33部,参与发行的艺术电影超过100部,共举办10个影展,加盟影院从启动时的100家发展到目前的2800家影院。不忘初心,始终践行着《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共同宣言》。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孙向辉
回顾全国艺联发展运营情况
 
  “五年时间里,全国艺联始终坚持把最具艺术创意的电影带给观众;为电影市场提供更多元、更稳定的放映渠道;为影迷提供稳定的艺术电影放映时间和空间;通过巩固影迷群、建设‘爱艺之城’社区、建设‘专家库’、跨圈‘找观众’等方式探索精准发现观众的途径,增加观众粘性;坚持分线发行,不断提升发行效率”。孙向辉介绍道:“经过五年的培育发展,全国艺联加盟影院已逐渐成为艺术电影放映的中坚力量。”
 
  在论坛现场,孙向辉还对即将在全国艺联上映的中外佳片进行了重点推介。其中,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即将进行院线重映,该片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4K修复技术,在7个月时间里,对16.5万帧画面进行了修复和上色。
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
 
  此外,《漫漫寻子路》《医者仁心》《荣耀时刻》《房间里的客人》(原名《群驹》)等多部入选“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的佳作都将在全国艺联公映,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云霄之上》等国产新作,也有望通过全国艺联和观众见面。
 
  2021年10月15日是全国艺联的五周岁生日,各位嘉宾还在论坛现场共同为全国艺联提前“庆生”。
 
  主旨发言环节,《我和我的祖国》《夺冠》编剧张冀就“如何用类型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分享。张冀表示,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求创作者既要有中国的灵魂,也要有世界的眼光。他还认为,类型化和本土化并不冲突,都要提供最接近中国观众口味的故事,都要兼具本土性和当下性。“我们必须根据目前中国观众的条件和内心渴望去提供故事,来回应他们。如果对他们不做真正的观照,只是从一个复制品里生出另一个复制品,那就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本土化创作。”
编剧张冀发言
 
  《云霄之上》导演刘智海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诗性电影美学”,他从苏联诗电影的美学传统,欧洲电影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文脉、民主与诗词传统,先锋前卫的诗影像书写等方面出发,解读了诗性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并对电影语法与修辞系统、有限与无尽的时空观、影像的留白、神秘感与祛魅问题从电影与形式的层面进行了相应阐释。
导演刘智海发言
  
  论坛上,《小小港湾》导演伊韦塔·格罗福娃,《漫漫寻子路》导演斯尔丹·戈卢博维奇,《医者仁心》导演卡塔林·罗塔鲁、加比·维吉尼亚·萨尔加,《房间里的客人》导演米凯利斯·康斯坦塔托斯,《荣耀时刻》导演佩塔尔·瓦查诺夫、克里斯蒂娜·格罗佐娃等来自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五国的七位艺术电影创作者也录制了视频,向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分享创作理念并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影片。
 
  在主题沙龙环节,《珍珠》编剧、导演李云波,《拉姆与嘎贝》制片人廖希,索尼影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廖旭翎以及和观映像创始人白凌雁围绕“做细做精——分众思维助力电影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谈。对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主持。
主题沙龙环节嘉宾们对谈
 
  在对谈中,四位嘉宾都对全国艺联坚持的分线发行探索表示了认可。李云波导演的《珍珠》目前正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中,他表示,分线发行帮助这部影片得到了更长的放映周期,接触到了更多喜爱这部影片的观众。廖希从制片人的角度表示,对于艺术影片来说,精准找到目标受众更加重要,“全线上映不等于高票房,文艺片创作者们应该树立分线思维,锁定那些喜爱影片的观众就行,刻意追求全线上映我觉得是很不现实。”
 
  廖旭翎坦言,所有的电影推广从本质来说是一样的,“都是找到影片比较明确的受众,然后通过这些受众能接受的方式、喜欢的点来引导他们完成购票”。但他也认为在宣发的操作上,不同的影片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和发行方式。他认为,艺术电影的宣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深耕细作”。白凌雁介绍了自己从事艺术影片推广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刚开始是‘一念冲动’的话,那么我觉得现在应该是‘真情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