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是京都的正南门。罗生门下,聚集了三个来此避雨的过路人,和尚、樵夫和乞丐。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一个武士和他的妻子经过山林,却路遇强盗,妻子被凌辱,而武士横尸野外。都说真相只有一个,可电影中, 这场发生在山林中的凶杀案,“真相”却有四个版本。
强盗视角里,自己凌辱武士的妻子后,是其要求武士和自己决斗,这才杀死了武士。妻子视角里,是自己被凌辱后,丈夫冷眼相对,在不自觉间杀死丈夫。武士视角里, 是妻子被强盗凌辱后,妻子反要求强盗杀死自己,自己心灰意冷、自杀而死。而在旁观一切的樵夫视角里,两人决斗,武士不英勇、强盗不强大,气喘吁吁、歪歪倒倒,哪里是决斗,更像是儿戏。
黑泽明的《罗生门》上映于1950 年,半个多世纪过去, 现在的观众仍然会被它超越时代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深深震撼。黑泽明的开创性和先见性不言自明。它的主要情节改编自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和《罗生门》,片中强盗、武士妻子、武士分别由知名演员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扮演。本片获得了1951 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奖、奥斯卡荣誉奖(相当于今日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众多奖项。这是一部在日本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也被许多国际媒体及影评人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四人叙述、四层视角,四个版本,多重视角回溯、指向同一事件,构成了《罗生门》独特的叙事形式。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电影主题直指复杂的人性。真相无解,是因为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人总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说法,客观真相是很难通过叙述实现的。《罗生门》中的四人各有目的。强盗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强者,武士为了保尊严,武士的妻子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贞节,于是人人美化自己,真相愈发扑朔迷离。但黑泽明还是留给了观众一个光明而充满希望的结尾,几个避雨谈论故事的樵夫乞丐最后在怀抱的弃婴身上达成了共识,樵夫抱着婴儿在雨中远去,这时候镜头开始拉远,天空中出现阳光。“我对人性又有了希望”,和尚这么说,导演这般希冀。
不仅如此,黑泽明的《罗生门》还开创了一种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影史后来的作品,比如欧容的《八美图》、佐藤佑市的《如月疑云》等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罗生门》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罗生门”也变成了一个特定词汇。直到现在,面对一个难以捉摸、纷繁复杂的事件时,很多人都会下意识脱口而出“这真是一场罗生门”。
甚至包括电影当时在日本国内外所遭遇的口碑反差, 都像一场“罗生门”。1950 年,当《罗生门》在日本上映后, 受到了观众们的冷落,票房失利,很快就面临下映命运, 这一度让黑泽明沮丧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当他外出钓鱼散心回家之后,刚进家门,就听到夫人说:“恭喜你获奖了”。原来,是《罗生门》偶然间被送到了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还一举拿到了最高奖金狮奖。这条获得金狮奖的新闻在日本被广泛流传,处于谷底的黑泽明才有了看得到光的未来。
《罗生门》是黑泽明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日本电影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因为是从《罗生门》开始,日本电影才开始走向国际。在此之前,西方的影评人和影迷们对东方电影的认识几乎为零,《罗生门》成为日本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的作品,此后包括在戛纳斩获金棕榈的《地狱门》等电影皆受到其影响。《罗生门》走出日本,迈向国际,也由此带领着东方电影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