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中,最值得关注的系列电影,莫过于印度电影大师萨蒂亚吉特·雷伊的三部代表作——《大地之歌》《大河之歌》和《大树之歌》。这三部影片都以孟加拉男孩阿普作为主人公,构成了浑然一体又各具特色的“阿普三部曲”。作为屹立在世界电影史巅峰的现实主义大师,雷伊的作品永远是那么质朴与纯粹,直到今日依然能够洗礼世界各地观众的双眼和心灵。
影响世界的印度导演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独具风情的印度电影并不陌生,近年来甚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这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当属来自“宝莱坞”的印度影片,它们往往俊男靓女,载歌载舞,轻快浪漫。
不过,活跃在上个世纪的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电影风格。这位与英格玛·伯格曼、黑泽明、费德里科·费里尼等齐名的电影大师,一生坚持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方向,寻找平凡世界里的伟大光辉。他的作品受到了同时代导演的一致推崇,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诸多电影创作者。
黑泽明导演谈起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时,总是格外激动,他说:“平生不看雷伊的电影,就像是活在地球上却从未见过日月的光辉”。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日本动画导演高畑勋等,都曾表示过自己受到雷伊的“阿普三部曲”影响。
雷伊一生共执导了37部电影,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包括印度国际电影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银熊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并在1992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在世界各地的电影媒体评选中,雷伊始终能跻身于史上最伟大的导演行列。
雷伊的电影不仅对同代以及后辈电影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对其他艺术门类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例如,雷伊常常使用西塔琴大师拉维·香卡的音乐作为电影的原声,而著名音乐人、披斗士乐队的吉他手乔治·哈里森看完电影后,对其中的配乐非常感兴趣,在后来的创作中也开始常常使用印度传统乐器作曲。雷伊的摄影师萨布拉塔·米特拉在电影中首创的“反射照明”法,也被后来的摄影师常常学习和效仿。
作为一个在印度出生的孟加拉人,因为杰出的艺术成就,雷伊成为了印度以及全世界孟加拉地区的文化偶像。在BBC经过民意调查评选出来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孟加拉人”中,雷伊排名第13位。1992年雷伊去世时,加尔各答市几乎陷入了停滞,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他家周围,向他致以敬意和怀念。英国《独立报》刊登了雷伊的讣告,问:“还有谁能与之竞争?”
雷伊的电影梦
时光回到1921年的5月,闷热的夏季降临印度东部的港口城市加尔各答。这里曾是英属印度的首府,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传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了一百多年。萨蒂亚吉特·雷伊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文学世家。祖父是著名的作家和出版商,父亲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和评论家。在雷伊还不到3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雷伊跟随母亲到舅父家居住,凭着母亲微薄的收入艰难生活。
长大后,雷伊进入了加尔各答大学学习经济学,又在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学习美术。他大量地接触文学、音乐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并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3年,雷伊进入了一家英国广告公司,成为了一名初级视觉师。
对电影的热爱促使了雷伊在业余时间与朋友一起创立了加尔各答电影协会,他们持续放映了许多外国电影。同时,他还在为一家出版社兼职,为许多书籍设计封面和插图。其中,一本儿童版的《大地之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开始考虑用它作为自己第一部电影的素材。
1949年,雷伊遇到了一位重要的贵人。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法国导演让·雷诺阿正在加尔各答城筹备新片《大河》,希望招募当地的演员。雷伊早先看过雷诺阿的电影作品,知晓这是一位在法国电影界赫赫有名的大导演。雷诺阿坚持的诗意现实主义手法,也给雷伊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发现他的住处离自己工作地不远。他鼓起勇气前去拜访,经过一番交谈,两人竟然成为了好朋友。
在后来的日子里,雷伊会在周末陪同雷诺阿前往加尔各答的市郊勘探外景地。同时,他也遇到了未来的摄影合作者萨布拉塔·米特拉,后者也作为雷诺阿的艺术指导,参与了《大河》的拍摄。雷诺阿曾问起雷伊,是否考虑过投身电影行业。雷伊表示很想,随即向他讲述了自己处女作的构思。雷诺阿听完,表示十分支持和鼓励。
正是由于雷诺阿的鼓励,更加坚定了雷伊投身电影的决心。恰巧,第二年公司派他去英国伦敦总部出差。在伦敦的几个月里,雷伊有机会大量地观看当时的欧洲电影,其中,就包括由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的经典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这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对雷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雷伊看到了现实主义电影的魅力,也让他确信了拍摄这样的电影是可行的——电影能够在实景中拍摄,演员也几乎都由业余演员组成。
雷伊激动万分,创作灵感喷薄欲出。在结束了这段欧洲之旅后,雷伊在回程的途中一气呵成,完成了《大地之歌》的剧本大纲。
艰难出壳的处女作
没想到的是,第一部电影前前后后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得以完成。五年间,雷伊为了维系生活,并没有辞去广告公司的工作。所以,《大地之歌》基本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从欧洲回来,雷伊就开始召集他的电影团队。他连哄带骗地让萨布拉塔·米特拉成为了他的摄影师,米特拉一开始并不情愿,因为他只是个硬照摄影师,并没有电影拍摄经验,就连雷伊自己也完全没有电影制作经验。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筹钱,雷伊始终找不到投资商。许多人劝他不要在室外拍摄,因为没法控制风雨,都被他顽固地回绝。两年过去了,雷伊一分钱没筹到,只好从几个亲戚和朋友那里借钱。
一边借,一边拍。他找到了一个加尔各答郊区的小村庄,以此为主要取景地。演员阵容混杂着电影演员、戏剧演员,甚至有毫无表演经验的村民,如扮演男孩阿普的苏比尔·班纳杰、扮演阿普母亲的卡鲁娜·班纳杰。雷伊一边拍,一边学。他后来在书里写到:“一天的实地拍摄和指导演员,学到的内容胜过十本书。”
随后的日子里,雷伊拍摄得越来越兴奋,越来越得心应手,对现实主义电影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为了进一步筹得拍摄资金,雷伊的妻子典当了珠宝,他也向印度政府求助获得了一笔补助。就这样,电影断断续续地拍摄着。无数个周末汇聚成了数千英尺的胶片。
1955年8月,雷伊的处女作《大地之歌》终于在加尔各答发行上映。前两周,电影票房中规中矩。到了第三周,电影院突然挤满了人群,让雷伊和他的伙伴们都惊呆了。火爆的场面一直持续到第七周,《大地之歌》让雷伊一举成名。
第二年,《大地之歌》入选了戛纳电影节,并且受到了“最佳人类文献奖”的嘉奖。国内国际都获得了认可,雷伊决定在电影创作上一路走到底,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全职投入到电影的拍摄中。一个伟大的电影导演正茁壮成长。
成就辉煌的三部曲
《大地之歌》以一个孟加拉乡村里的小男孩阿普为视角,讲述了阿普一家人贫困而矛盾重重的生活。父亲始终抱有文艺的梦想,希望通过诗歌、戏剧来振兴门第,但却四处碰壁。母亲则因为生活穷困难以维系,苦闷不堪,还常常受到富裕的邻里猜忌怀疑。家里的姑奶和阿普的姐姐天真善良,却总因为母亲的怨气,受到牵连。
平凡的家庭琐细,生活的忧愁与烦恼,在雷伊的镜头下,并没有刻意的悲情。电影质朴而自然,简约而真挚。特别是电影中一段阿普和姐姐在野外追逐看飞驰而来的火车一段,拍摄得尤为优美而诗意,表达了阿普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憧憬。故事的最后,阿普一家在遭受了巨大的变故之后,背井离乡,离开了这片几代人居住的古老土地,举家迁往现代化的城镇,车轮滚过熟悉眷恋的乡土,生命辗转迁徙令人唏嘘。
雷伊的第二部作品接连上一部的结尾继续讲述。这回,雷伊能够获得了更多的投资,也具有了更大的自信和号召力,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电影制作中了。仅仅过了一年,《大河之歌》就顺利拍摄完成。作品的呈现甚至超过了上一部,并在次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为雷伊夺得了一座金狮奖,雷伊的大名从此蜚声国际。
在这一部作品中,故事依旧充满了悲剧色彩。父亲的早逝,让幼小的阿普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但随着阿普的成长,又不得不离开母亲独自一人去读大学。这与雷伊自己十分相像的身世,不免让他流露出更多个人的情感。这部电影又显示出了与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相似的神韵。母亲看着阿普离家远去,仿佛是小津电影里的父亲望着女儿出嫁。平常生活下的细腻和敏感,在简练、后退式的镜头下,显得格外悲凉怅然。
雷伊本来没打算制作三部曲。当他在威尼斯的时候被问及这个想法时,才决定将这个三部曲完成。1959年,雷伊完成了《大树之歌》,这个印度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曲就此被雕刻完成。
最后一部电影起始展现了与前两部不同的基调,显得俏皮而富有喜感。阿普长大成人,虽然依旧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却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以一种超乎意外又啼笑皆非的方式,与美丽、富有的姑娘结了婚,过上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又因为突如其来的事故变成孑然一人。三部电影分别讲述的阿普与故土的联结、与父母的羁绊、与爱人和孩子的缠连,正如大地一般的孕育、大河一般的流淌、大树一般的延绵。可以说,雷伊的“阿普三部曲”是一场对生命的礼赞与歌颂。
永恒的现实主义
雷伊为印度电影带来了全新的现实主义革命。他继承了雷诺阿的诗意、德·西卡的纪实,糅合了印度本土的民族风情,东方式的简约与自然。雷伊是不折不扣的作者型导演,甚至是全能型导演,他追求艺术的极致,不对任何世俗妥协,他全面细微地掌控自己的电影表达,使之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雷伊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他关注真实的生活,纯粹的生命,鲜活的人,并且坚持使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试图呈现世界的本来面目。有人说他的电影过于缓慢、松散,但他却比喻自己的拍片是“以与人类呼吸节奏相吻合的方式来拍摄”。雷伊的电影仿佛是一只“雄伟的蜗牛”,缓慢地记叙生活的日常,没有过度的煽情,没有过于戏剧化的冲突,只是散漫地记录着生活片段:忍受无止境的苦难,追逐片刻的自由与快乐。他的电影是丰富的,情感是质朴的,也是深沉的,在全世界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除了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的三部电影,雷伊一生还拍摄了许多经典作品,像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遥远的雷声》、获得银熊奖的《大都会》《孤独的妻子》等等。但是,如果没有那个震惊世人的“阿普三部曲”,也便没有雷伊后来受人敬仰的辉煌。而这三部电影,也能够让今天不熟悉雷伊导演的观众,以最亲切的方式认识到这位印度电影大师的魅力。
至今,当人们想起雷伊导演时,仍会想起阿普那双清澈纯真的大眼睛,那副历经沧桑依然不屈的面孔。这正是雷伊导演用坚定的现实主义,记录下的最具震撼力的影像,是印度和孟加拉人留给世界最为生动和真实的形象,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值得称颂的一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