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新桥恋人》:自由热烈的情与爱

  “能回那座桥吗?”在《新桥恋人》中,主角埃里克斯反复提到这句话。这座让埃里克斯心心念念的“新桥”却仅仅是一座尚未完工、破败不堪的桥,但这座桥见证了一对恋人恣意、自由而奔放的爱情。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的“绝望浪漫主义”在《新桥恋人》中登峰造极。在影片中,富家女米歇尔患上眼疾,失恋的她在情绪低落之下决定到外面的世界流浪。她喜欢画画,在街头遇到断了腿的埃里克斯,画下了他抽搐的脸。埃里克斯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却爱上了米歇尔。同为天涯沦落人的两人开始了一段热恋,流浪中的恋人互相取暖、互相疗伤。而就在此时,米歇尔的视力慢慢模糊,女主角的情感跌入谷底。而满街都贴着米歇尔家人的寻人启事,埃里克斯感到米歇尔即将离他而去,悲伤不已。他用枪打碎自己的手指以宣泄痛苦,疯狂的烧掉寻人通知,却没有留得住一段即将幻灭的感情。米歇尔最后还是提出分手,重新回到她原来生活的世界。后来,米歇尔终于在飘雪的圣诞夜跟埃里克斯在烟花灿烂的塞纳河上重逢,开启新一段私奔之旅。两人在影片中的处境都十分绝望,但爱情的火苗依旧在彼此身上猛烈燃烧着。迷惘却自由、贫困却酣畅,两人的世界在电影迷幻、冷淡的镜头下,喷薄出热烈而蓬勃的激情。

  在完整故事的基础上,莱奥·卡拉克斯运用了许多法国新浪潮延续下来的拍摄、剪辑手法。他继承了让-吕克·戈达尔早期的电影剪辑风格。《新桥恋人》在剪辑上,运用了声画错位的手法,经常会由一个情景的高潮直接跳转到一个毫无关联但恰当的事物上。在影片开头部分,埃里克斯在街头进行喷火杂技表演,火焰在巴黎的空中不断咆哮。视角在观者米歇尔与表演者埃里克斯之间变换愈加频繁,在即将达到表演高潮时,电影切换到了喷射着蓝白红三色的法国战斗机翱翔蓝天的镜头。两者在剧情上并无联系,但在声效上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影片在制作上精良讲究,细节上也经过反复推敲,融合了左岸派的优点,区别于早期新浪潮的粗糙,同时还具备新浪潮延续下来的一些流派特征:追求真实感,却不像写实主义完全记录真实事件的自然流程;表现作者的主观意识,却不像现代派电影彻底改写生活原貌。由此,莱奥·卡拉克斯也被称为“新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新桥恋人》花费1.2亿法郎的巨额制作经费,因为筹措资金困难曾数度停拍,致使影片耗时三年才拍摄完成。主演朱丽叶·比诺什曾坦言,“我被迫达到了身体和情感的极限,我们都有点儿崩溃。”不过影片成品又让比诺什觉得坚持下来是有意义的,“《新桥恋人》是电影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对许多人来说意义重大。”《新桥恋人》不仅被《电影手册》评为当年十大佳片之一,还被称为“法国电影国土里偶然凸起的一座山峰。”影片故事叙述的方式、别具匠心的剪辑手法,都为后世电影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