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少年科学影像单元科学影片分享会举办 中国首部视效灾难电影《天·火》剧组受邀分享

  4月12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少年科学影像单元暨首届北京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展评展映活动——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科学影片分享会在北京科学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首部视效灾难动作大片《天·火》主创受邀参加,主演马昕墨、李一情,执行制片人王珊、特效师吴昊云、声音指导刘晓莎等亮相活动现场,与自来自捷克、俄罗斯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130余名学生分享、探讨科学影像诞生的幕后故事。

  特效镜头与《流浪地球》等量 火山视效前所未见

  《天·火》讲述了面对突然爆发的火山,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大爱与勇气的故事:世外桃源秒变极险之地,地质学专家、旅行探险者以及所有当地人的命运连在一起,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救援与逃生也就此展开……

  作为中国首部火山题材的视效灾难大片,《天·火》特效镜头与《流浪地球》等量,特效师吴昊云称火山爆发的瞬间、熔岩流动的过程是最大挑战,因为这样的场景并不常见,资料也很稀缺,只能通过反复观摩珍贵的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天·火》与全球顶尖的数大特效公司联手打造,相信会给观众呈现前所未见的火山视效奇观。”而声音指导刘晓莎则现场展示了火山爆发的模拟音效,同时分享自己制作的模拟音频,引导现场观众猜测是什么声音,将活动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无实物表演是最大挑战; 实拍过程困难重重

  作为超级视效大片,《天·火》中很多戏都是在蓝幕或绿幕的场景下拍摄的,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马昕墨表示:“拍摄过程中有很多的无实物表演需要依靠想象力去完成,这个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成长的机会。”百花奖最佳新人奖最小提名者李一情是名副其实的小戏骨,在《天·火》中有一场哭戏令她印象深刻,陷入绝境时,她被一位陌生的叔叔从火海中救了出来,她说:“这段戏让我现在想想都很感动。”但其实拍摄过程是无实物的,情绪酝酿许久才爆发出来,拍完了却久久止不住泪水。

  《天·火》实拍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艰辛。“拍摄现场经常都弥漫着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漂到演员眼睛里什么都看不到,工作人员只能戴着帽子口罩工作。”执行制片人王珊细数幕后拍摄经历的困难,“第一次拍车坠落的那场戏时第一次钢丝绳断了,车从悬崖上摔下来。”至于影片成色如何,王珊称《天·火》是“一部充满了未来感的电影”。

  青少年科学影像成果初现; 新奇创意赢得赞赏

  来自捷克、俄罗斯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青少年代表也上台展示了自己创作的科学影像作品。分享的影片包括通过12个月的细心观察,最终拍摄制作成的科学探究记录片《小鸳鸯诞生记》;有讲述了司马子矜和上官云阙友情故事的科学微电影《风暴》;还有澳门科普动画《李时珍的故事》等。

  《天·火》剧组主创被学生作品中新奇的创意触动,分别从剧情、摄影、配乐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也提了诸多改进建议,令现场的小小电影人兴奋不已,求知欲被再度点燃,表示:“这次收获很大,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人。”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少年科学影像单元暨首届北京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展评展映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共同主办,北京科学中心、青橙创客研究院协办。活动以“探究科学?放飞梦想”为主题,旨在借助影像技术启迪青少年科学梦想,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助力青少年科学报国,以中国风范和首都情怀展现青少年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使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电影产业前沿科技,感受影视作品的科学魅力及艺术美感,通过创作优秀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为新中国70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