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电影新发展
北京“电影范儿”
  4月16日至23日,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举行。从繁华闹市到街头巷尾,从地铁站台到普通影院,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气息处处飘散。
  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之一“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昨天上午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设定为“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论坛秉承和而不同、互鉴互惠的理念,以创新为动力,力图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电影的目光引向中国北京,共同促进电影的国际合作,同时将中国电影推向“一带一路”、推向世界,做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论坛由蓝莓影业协办。电影创作、电影市场、电影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到场,从艺术、投资、管理等多角度探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全球电影发展格局的新思考。
相互交流,领略电影之美
  
  中国电影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 陈志强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主题聚焦“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致力于从电影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及全国发展的角度,深入研讨交流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动“一带一路”健康快速发展,加大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今天演讲嘉宾关注电影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日渐突出的影响力,以及电影对世界经济文化服务的作用。他们将会跟大家交流电影合作的机遇,分享电影发展成果和经验,预测电影发展的趋势,带我们领略电影美丽的所在。
电影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张宏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什么是民心相通,就在于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通过历史、语言、宗教、风俗等社会生活的民间认知和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的交集和共识,而电影正是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见证了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成为人类艺术宝库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管是创意素材、人才队伍,还是资本规模都有雄厚的实力和巨大的潜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因此对中国的电影市场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电影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当中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也将成为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的使者,我们始终相信,电影事业的发展将为深化人文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让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对话与合作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杨烁
  北京国际电影节自2011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活动宗旨,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突出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定位,努力搭建中外电影交流的平台,已经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交流品牌,对于推动中国电影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电影繁荣,深化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全球电影人因北京国际电影节走到了一起,借助电影主题论坛的国际交流平台,聚焦热点、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启发思路、分享收获、畅想未来。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论坛之一,本届“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围绕“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新格局的议题,深入探讨电影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作用和深远影响,让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对话、在交流中探寻合作。我们期待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和智慧分享,能够为中外电影文化交流提供助力,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撑,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言献策。
探索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巡视员 周建东
  今年是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思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合作,成效显著,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电影是传播文化的桥梁,是建立和维系友谊的纽带。五年来中国和沿线各国通过电影展等多种形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进一步加强了不同国家人民的文化沟通和情感交流。
  随着中国电影改革不断深入,要求中国电影以新的视角客观地分析,通过问题导向和观众需求导向,推进中国电影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为主题,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电影的目光聚焦到北京,邀请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电影界的知名人士,深入探讨“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探索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效的途径,让中国电影成为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多元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
让沿线国家和人民共享“一带一路”的成果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侯光明
  北京国际电影节不仅是各国电影各美其美,而是沿线各国美美与共。举办国际电影节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组合拳,不再沿袭欧美大国制订的陈规,而是在“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中,由自己来定的中国特色的国际电影节,从而构建世界电影市场新规则。这既是通过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也是通过自身为世界电影更大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全局的角度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让沿线国家和人民共享“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成果,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
  我国电影教育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从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电影复兴进入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按照习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8日在全国高校工作讲话精神,高等教育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战略,要发挥电影高等教育的战略,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五大功能。因此应该从“一带一路”战略乃至于整个国家综合发展的角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电影战略国际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最重要的是合作者怎样找到互惠互利的工作环境

加拿大电影导演 马特·辛波
  电影其实是跨文化、跨国家地联系我们的一个媒介,中加两国已经签署了合拍协议,可以追溯到1987年。作为电影人,在我们用自己的作品去联系人们之前,我们要先建立起彼此之间的联系,让行业内的人先联系起来。现在有中加国际电影节,真的让人振奋。创作出跨文化的作品要做些什么呢?我的背景很大程度上是涉及到跨文化联合制作的,我学习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你和合作者怎样找到互惠互利的工作环境,只有在这样环境中做出的项目才能是彼此都很自豪的,只有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被两国文化所接受,一定要相信对方的直觉,要给对方一个机会,营造一个环境,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可以犯错的,是可以进行尝试的,即便有的时候并不是很确信,但是也要相信他们,因为创意的过程就要冒一定的风险,你要对对方很信任,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观众,他们觉得效果好就要敢于尝试,而且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要跨文化合作,不能天真地期待一切的挑战和冲突都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一定要去观察、去倾听,以合作的态度去交流,才能做出最好的合拍的效果,这样电影行业才能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故事通过想象全球来走向全球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张颐武
  从《英雄》时代到今天,中国电影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影的一个中心,全球电影都在分享中国电影的关键性的观众的放量。这个放量的历史改变了全球的电影格局,使得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作为唯一的国际电影中心开始了深度的调整,那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市场来看待。
  因此,我们发现中国故事和全球之间开始了一个重要变化,中国故事虽然走向全球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中国故事已经开始想象全球。通过想象全球来走向全球,这是它的新的过程 。
  值得注意的还有跨市场的努力。比如张艺谋的《长城》。《长城》的有趣就在于,如何把一个原有的跟好莱坞的合作,转向中国与西部、西域空间的故事。这个西域空间故事和今年全球形势有一种微妙的、复杂的扣联。这个是电影本身运作中间跨越文化,展现一种复杂文化关系的努力,展现了一种新的机遇。
  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电影既需要有一个类似于好莱坞式的、并不是和好莱坞竞争,而是平衡发展的空间,同时在本土还会保持三四五线城市不断涌现的新观众所创造的活力。在这两个方向上,中国电影都会取得一个未来。
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的窗口

聚禾影画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暴捷

  如何开展电影工业的深度国际化,是希望今天跟大家探讨的问题,从制作到发行每个链条的合作,未来如何深度交流、深度发展,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设想 — —我们是希望能够把这样一个形态的影视交流中心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我们设计了一个灯笼的外形,这个灯笼外形是一个鲜明的中国符号,我们希望国内与国外的交流中心呼应交流,最终能够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影视产业各个环节进行国际合作的窗口,同时也是人才聚集的场所。
  简单设想有三个部分:影片展映部分,非常希望像中国电影博物馆以及各大博物馆、各大电影节那样定期展映优秀的影片;促进电影创作的空间,通过创投理念吸引各地的人才,各地希望参与到电影的创作和整个电影制作中的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文化交流中心聚集起来;在艺人和演出方面,现在有很多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互动课程,或者是各种交流,我认为还是需要这样一个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展示。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可以学习之处非常多
英国瑞淡斯电影节主席 埃利奥特·格鲁夫
  我对亚洲不是特别的熟悉,因为我到亚洲的经历只有47个小时,昨天才刚刚着陆,但是我的所见所闻让我耳目一新。欧洲应该向亚洲学习的东西非常之多,我非常荣幸来参加本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节会看到很多国际明星,我们希望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从中国身上学习很多,毕竟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电影文化。我们的同事在蒙特利尔曾经说过,中国的历史文化独特,可以学习之处非常多,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大家的知识,还有大家的影院文化特色,可以展示给欧洲和西方观众,让大家了解到中国电影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我们也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们在电影教育、电影制片方面的经验等等,我认为可以做成一个孵化器,我不知道大家在亚洲有没有听说过影视文化孵化器,孵化器会放很多蛋,蛋孵化出来有一些非常美丽的小鸟,当然也有一些丑小鸭,但是总体来说,孵化器当中可以看到有着不同的想法,无论是东方西方,历史还是现代以及丝路之上的,都让我觉得很振奋。
“一带一路”为影视带来新的发展机


华泰联合董事、总经理 劳志明
  “一带一路”是一种文化共享,对外影视文化,不光是走出去,还有引进来。有进有出,可以这样思考“一带一路”为影视带来的发展机会。中国影视行业有自己的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市场的爆发。 短期内中国影视对外交流,更多是资金走出去、市场走出去,然后是产品引进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务实的逻辑。 我们在整个业务过程中,国内的其他产业走出去,整个跨境并购的逻辑是非常非常清晰的。其实也可以套用于影视行业,第一是要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能力,我觉得这一点在影视行业依然是相通的。 第二是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品牌和市场嫁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协同,其实在影视行业也是相通的。第三国内并购热潮催生了国内的价值上涨,相对于西方国内还是有价值优势,这个在影视行业也是依然成立的,未来的跨境交流会逐渐增多。
发布时间:2017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