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互联网+”为中国电影带来巨大变化
4月18日下午,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发行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胡东,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巡视员卞建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刘豫霞也出席了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主持人蒋小涵、嘉宾主持赵宁宇共同主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宝林,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副总经理黄群飞,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茂军,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传奇东方影业CEO Peter Loehr,猫眼影业总裁康利,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丹担任嘉宾。
作为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论坛之一,中国电影发行高峰论坛,以“多元环境下的电影发行与互联网+的思考”为主题,聚焦当下中国电影发行的热点话题,探索中国电影发行市场发展的方向,并对电影发行市场互联网+的助力作用进行探讨,理性地看待市场现状,呼吁市场有序发展,进一步宣传贯彻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各项规定,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
出好作品,是中国电影成长壮大最根本的因素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李国奇
在电影局我主管发行,利用这个场合我也讲一讲最近电影局的一些考虑和打算。
近几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几年中,中国电影的成绩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第一、在创作上:电影创作保持旺盛的活力,电影的类型更加的多元,影片的故事讲得越来越好,主旋律影片有很大的突破,电影的正能量体现得越来越强烈,生产创作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优秀影片。
第二、在产业上:这几年产业的发展保持了比较好的势头,2011年电影票房刚过一百亿,到去年年底达到接近五百亿,每年在跨越一个一百亿这样的台阶,这应该说是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能够保持这么好的市场增长,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创作增强,还有影院的建设,截止到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银幕数已经超过了43000块,成为全世界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电影票房已经稳居北美之后、世界第二位的位置。所以从电影市场发展来说,中国也是一枝独秀。
第三、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这几年,一大批中国优秀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走向世界电影舞台,参与到好莱坞、参与到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中;另一方面,一批中国电影到海外发行放映,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说明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已经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四、中国电影人才储备形成了更好的接轨。中国电影新力量,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正在脱颖而出,逐步成为担负起中国电影重任的中坚力量。
抛开中国电影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中国电影当前也面临很多的挑战,电影也处在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的转折点。第一是电影创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的来看,优秀影片的比例还不够,得到市场认可、得到观众认可的好影片数量还是偏少,这也是中国电影最终能否实现跨越最核心的问题。第二,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也很严峻,电影观众的分流,互联网对电影观众的争夺,大家都是做发行的,应该是感受特别深。从去年13.72亿电影观众的数量来看,我们也感到中国电影形成了很庞大、素质比较优良的观众群体,但是如何把这个群体留住,争取更多的观众,扩大这个群体,就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发力,一个方面是抓创作,另一方面是要抓发行、抓市场。
电影局根据今年电影发展的情况,确定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把今年确定为电影质量促进年,主要目的是抓精品力作,要出好作品,这是电影成长壮大最根本的因素。 第二项任务是市场规范年,今年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让电影市场更加健康、公平。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就能够不断发展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平
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几十年,我也算是见证人之一,整整24年前的现在,我正在创办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我清楚地记得,1993年有一个下午也要举行一次电影发行的会议,那时候不叫论坛,很遗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全国的省级和市级公司的经理50多位,其中还有20多位悄悄跑了,为什么?那天下午影城有一个欢迎索菲亚·罗兰的记者见面会,那时候人们没把发行太放在心上。今天也有很多的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有很多明星大佬飞奔在北京的各个酒店、各个舞台跟电影界的朋友们见面,但是让我感到惊讶和感动的是,今天我们的论坛座无虚席、高朋满座,这正代表了中国电影在一种理智中的发展,正代表了中国电影已经以发行为主体,形成了必须走的、绝对要走的步骤。
21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之快、覆盖之广是超乎想象的,今天谁离开了手机、谁离开了互联网将会怎么样生活?互联网成了所有的中国人和所有电影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重要的部分,因此“互联网+”正以旋风般的速度给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崭新的挑战,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就能够深入的转型,就能够跨界融合,就能够融入这个时代,不断地发展。
多元环境下,电影发行要向纵深发展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宝林
多元的状态是由于电影产业在发展进程中,自我优化、不断进步而形成的,也是电影产业发展进程中必然的成果,也是一个必然阶段。正因为大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催生了电影的发行的多元化。
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主体多元,过去中影发行是江湖老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这种发行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影的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不仅是几千个制片机构,专门从事发行业务的新生力量也在崛起,很多发行公司、新兴的发行公司也有很好的业绩,也发行了很多成功的影片;第二是资本的多元,电影产业跨行业,特别是互联网、特别是金融,资本运作越来越多,投资的主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国有的、民营的、混合型经济的主体,投资电影发行的主体也越来越多;第三是营销手段的多元,过去发行影片海报一做顶多是路牌一贴,物料发给影院,媒体做一些报道,拷贝送一送就可以了,现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包括传统的、新型的,票鼓、保底、垫付宣发费等等;第四是竞争的多元,去年七百多部影片,片方的竞争,包括用多大的规模抢占市场,能不能挤进主流院线发行,能够停留多长时间,谁能拿到哪部片子。此外院线之间有竞争,影院也有竞争,有的繁华热点地区,一公里之内五六家影院,竞争会何等的激烈呀。
多元环境下,电影发行也要向纵深发展,以更广泛的思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做发行,比如从影片前期就要介入,前期的项目要跟踪等等。
目前中国电影观众的多元化趋势仍然不够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曾茂军
我坐在主席台上作为嘉宾之一发言,就是中国电影多元化的体现,2002年中国启动了院线制改革,才有了民营资本的进入,才有了今天的万达。
电影的多元最核心是几个方面:首先是由利益决定的,现在电影内容的多元化已经体现得特别明显,不同类型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第二是由于观众的多元化所决定的,前端是内容、后端是观众。中国观众未来的年龄段分布会比现在更加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目前中国电影观众多元化趋势仍然是不够的,一部好的电影票房可以达到 30 亿,最近热映的《速度与激情8》会成为中国第一部破 30 亿票房纪录的影片;而其他的国产影片由于观影人次的多元化不足,所以票房不足。第三是发行方式和发行终端的多元化,趋势是几大互联网平台公司开始从过去的电商平台进入发行,进入了上游的制作。所有的公司都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有序的竞争促成了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
多元化有明显的好处也有复杂之处
传奇东方影业CEO Peter Loehr
我第一次在中国发行片子是在1997年,我自己去了30多个城市,当时没有任何人帮忙,今天谈到多元化,很重要的话题是合作伙伴开始多元化了。近9个月我们很幸运有三部片子过十个亿,这非常难得。我觉得这个成功是来自于片子本身够分量,制作水平和艺术水准够高,要知道中国的观众非常挑剔。
第二是我们的团队都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公司,而不是国际团队,都是做国产电影的,这对我们的运作是有好处的。
第三是合作伙伴,我们这三部片子合作者非常多,有中影集团、华谊兄弟、乐视集团等等,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我们的宣传团队也要应对不同公司、不同的宣传渠道去获得成功。过去可能媒体做得好就可以了,或者是物料做得好就够了,现在所谓的多元环境其实是非常的复杂。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依靠每年并不多的影片数量来生存的公司,多元化必须是由很多人联手做好一个片子,现在很少有一家电影公司、一家发行公司全部搞定,包括票务网站也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今天很重要的议题。
多元化有多元化非常明显的好处也有复杂之处!
市场越来越复杂,发行越来越多元化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副总经理 黄群飞
互联网的出现和介入,使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发行也越来越多元化。首先是发行渠道多元化,以前我们就是单一的大银幕,现在从单一的银幕多屏发展;发行主体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发行公司,现在新媒体互联网的发行公司也多如牛毛;发行的模式越来越复合化,以前做发行很简单,正面宣传跟院线片方排片就完了,现在模式多种多样,需要预售,需要保底发行;发行的资本金融化,程度越来越复杂……我觉得互联网是最深刻改变电影业、发行业的因素,这是最大的因素。
互联网的介入,快速改变了中国电影发行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 江志强
我从制片人的角度说说这几年的电影发展。多年前发行《英雄》的时候,和今天发行电影真的完全不一样,这十几年过来,我越来越不明白,越来越弄不懂,因为互联网的介入,中国的电影发行是改变最快的一个国家。
今天我们在美国发行电影,还是用原来的方法,用很多的广告发在电视上,但是中国很多人不花钱在电视买广告了,是因为中国的观众对互联网的拥有,他们怎么选择电影往往完全是被互联网控制的。从一个电影人的角度来说,我自己觉得在中国要懂得发行,就是要懂得观众怎么去消费,谁懂得去掌控观众,哪一个互联网公司懂得去掌控电影观众的消费,它就能占领电影发行的有利地位。
我们接触的观众非常依靠互联网,互联网公司跟电影发行的关系未来会越来越紧密,因为它们是最能接触到观众的媒体平台。对我来说,这么多年的经验,以前用过的东西,今天真的不能再用了。这是我对未来的感受和思考。
把预测和判断的能力分享给全行业
猫眼影业总裁 康利
电影本质上的规律之一,就是它的不规律性、波动性和风险性,我们手里用户的平台,我们手里掌握的数据能力,包括对用户行为和轨迹深度的挖掘,其实是帮助我们去提升对电影全链条运作的预测和判断,同时也把这种预测和判断的能力分享给全行业,帮助整个产业一起去提高认知和理解,这其实是我们在做的有价值的部分。具体来说,现在在电影宣发的前期,通过想看或者用户浏览的痕迹,其实能够得出很多对宣发动作有指导、有预见性的行为和判断,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的想法是做离中国观众最近的一个电影公司,我们要把离观众最近这件事充分地挖掘出来,因为电影是高风险的运作,我们一直在内部说电影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创、制、宣、发都没有,要努力让数据层面、用户层面的积累,成为我们提高预测准确度的工具和手段。
观众在哪里我们必须重新去认识
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杨丹
相对于中影112年发行的成长史,我们真的是零头的零头,我们成立到现在差不多两年多,是112年的尾数。刚才各位前辈也讲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多元,多元带来了新的市场特征,比如碎片化,更加分散,以前在电影院里投放一个广告就把下一部电影的观众抓住了,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是了,观众在哪里我们必须重新去认识。
观众很分散,观众是在汪洋大海中,在线的购票渠道可能是一条河流,就像阿拉斯加的鲑鱼洄游一样,如果在恰当的石头上,像棕熊一样蹲着,就是触达鱼群最好的方式。
互联网在一个分散的、碎片化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机会,我们希望能够把处理数据加用户的能力,跟电影行业去做分享,实现共赢。
发布时间: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