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地下》:献给伦敦地铁的一首情歌

  文.沙丹

  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将放映英国默片时代的经典影片《地下》,这是十分令人值得期待的活动,也是整个电影节放映的亮点之一。《地下》拍摄于1928年,由英国电影界的一代宗师安东尼.阿斯奎斯执导。在拍摄这部影片时,阿斯奎斯年仅26岁,这也是他名义上的第一部长片(他真正的处女作Shooting Stars并未署他本人的名字),尽管如此,在《地下》一片中年轻的他已经展示出惊人的超越时代的电影技法,让今天的电影研究者和影迷们叹为观止。

  《地下》的故事现在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主要人物只有两男两女四个人,波特、比尔、妮尔和凯特。这当中波特、比尔都是伦敦地铁的工人,妮尔则是一个百货公司售货员,凯特是一个裁缝,也是波特的女友。这是一个彻彻底底发生在英国工人阶级群体中的爱情故事,反映出英国大众文化形式(电影)和工人阶级之间普遍存在的关联(这一点与好莱坞电影有根本性的不同)。但即便如此,两位男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波特是个好勇斗狠、占有欲极强的无赖,而比尔是一个善良温和却也不失勇敢的谦谦君子。当某一天,这两位男性同时在地铁遇到漂亮的少女妮尔之后,一场裹挟着明亮与黑暗、浪漫与悲哀的戏剧大幕就此拉开。

  为了表现这种混杂性的主题,阿斯奎斯选择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光影表现方法。据此有评论非常精确地指出,虽然阿斯奎斯在默片时代结束之前,只拍摄了此片和A Cottage on Dartmoor(1929)两部影片,但是他对表现主义影像的塑造力,已经使他完全可以和希区柯克的水准等量齐观。不过,《地下》当中影像的完美而复杂多义的表现,甚至更超越了希区柯克的早期默片水平(希区柯克的9部默片去年已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了放映,体现出与我们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多样风格)。德国表现主义风格主要体现在光影明暗强烈对比、倾斜构图和变形摄影等方面,而且常用来表现惊悚、悬疑的犯罪故事。《地下》中有对这种方法的传统,比如影片非常紧张扣人心弦的高潮段落,但在营造浪漫情绪方面,则是更加令人着迷的。

  比如影片两处非常关键又具有对比性的段落。一是比尔和妮尔在紧急出口楼梯处的交谈,通过阴影的投射,现实和幻想的浪漫被重叠在一起,展现出惊人的艺术效果,即便今天我们的电影人看到这幕,也会大呼过瘾;其次,则是比尔和凯特在楼梯处的交谈,这一次凯特是奉波特的胁迫拆散比尔和妮尔(以挽救自己危机中的爱情),这时阴影的投射则从浪漫转变为波特阴险的身影,这些都是高级的、无需通过语言而实现的叙事呈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片中很多精彩的段落。像比尔和妮尔在交错的上下电梯上彼此逆向交流的情景,有趣而充满诗意的浪漫;以及阿斯奎斯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镜头表现:几何美感的构图、准确稳定的推轨移动镜头、主观镜头的表现等等。《地下》多年来观众很难看到。2013年为庆祝伦敦地铁运行150周年,BFI专门修复了此片并进行了精彩的配乐,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献给伦敦地铁的情歌。希望北京观众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大银幕观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