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谋杀电视机:爱与和平

  如何去评价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延续性?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去看这个国家年轻一代导演的活力,这个活力不单单指的是创作上的旺盛度,还得看在创意层面的突破性,唯有如此,此国的电影工业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血液循环”,那么园子温,显然就是日本电影工业的“新鲜血液”。

  在我看来,园子温早期被日本影评人注意的那阶段的作品,并不是最能体现他个人特长的东西,当时我看完《冰冷热带鱼》就觉得,园子温的拍摄风格类似一个缩水版的大卫·林奇,影片里有很多现实和意识层面的大跳跃性处理,而且现实情节的走向最终也会落到一个异常荒诞的(在我看来甚至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然后戛然而止,彼时我并不看好园子温,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思维上放得很开的导演,而在类似大卫·林奇这种需要收的艺术电影领域,显然他处理得有点像断了线的风筝,飘落到了匪夷所思的领地。

  电影上的“放”,其实就证明了这样的人适合在类型片里信马游缰,而园子温从《庸才》后的转型,也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最大限度发挥的空间,那以后的园子温,可以在日本的现代类型片里肆意的开挖“脑洞”,在原有类型的基础上塑造出独特的片种,这时的园子温,就成了一个青年版的三池崇史,他们就像日本电影界的两块橡皮泥,可以从固有的范式中走出一条让人觉得有那么点意思的“不寻常路”来。

  《爱与和平》就像片中的巨型乌龟一样,是一部带有“破坏力”的类型影片,他的基本剧情结构可能是偶像剧和励志片,讲述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如何成为一个大明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我,最终又找回自我的故事。可是园子温在这个故事架构里塞入了在以往来说不可能的混搭类型元素,比如片中的核爆、巨型乌龟其实是在呼应知名的怪兽类型片,影片也运用了很多特摄效果来拍摄这部分场景。同时,在日本非常发达的动画片领域,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声优演员,电影也通过人偶和宠物情节的设置,让这些日本电影的财富有了新的发挥空间。

  我一直认为,主流院线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类型领域内的自我革新,《爱与和平》可能并不能代表园子温的最高水平,很多层面上来看它依然带有园子温能放不能收的瑕疵,不过既然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的场合是一个强调文化和艺术多元化的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电影节的一部分使命,就是为了给各国电影提供一个展示他们各自可能性的空间,那么《爱与和平》就是来自日本的这种可能性,它的一小步,或许能为日本电影的未来提供更为广阔的类型拓展面,而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尝试,应该是不会止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