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创投训练营——一部短片的诞生
  2021年2月18日,经过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创投训练营复审的五位制片人评审,在来自国内外的227位优秀青年华语电影人的有效申请之中,评委们最终挑选出了5位正式进入本届创投训练营。
  经历了四个月的紧张制作之后,首届创投训练营已经初见成果,在资深制片人与新锐导演携手联合之下,一批优秀的华语短片正在稳步孵化。结束了创投训练营复审之后,壹心娱乐创始合伙人、壹线影业CEO陈洁很快投入了青年电影人学员的训练营指导工作中。
制片人 陈洁
主要策划/监制/制片电影作品:《找到你》《滚蛋吧!肿瘤君》《火锅英雄》《陆垚知马俐》《北京遇上西雅图》《第一次》等
  资深制片人+青年导演,将这样的组合放到一个短时间内运作的短片项目里,往往意味着磨合与碰撞。一边是摸爬滚打出来的制作经验,一边是满腔热忱的艺术理想,创作者该如何从中作出权衡?
  陈洁与黄骁鹏的短片项目《老虎卡门》,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磕碰与瓶颈,制作团队积极地解决、推进,最终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制作。
短片《老虎卡门》
  从陈洁的工作日志里,我们得以窥见青年电影人在114天内的工作状态,以及首届创投训练营的创作氛围和环境。创作团队展现出的专业精神,也同样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对于青年电影人的热切关注,以及对于发展华语电影事业的决心。
  通过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这一平台,青年导演在得到资深制片人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得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与制片人陈洁组队的,是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制作艺术硕士的黄骁鹏,二人一拍即合,准备迎接创作工作的到来。
导演黄骁鹏
  【陈洁工作日志节选】
  2月27日
  在5位制片人与11位导演互相Pick的过程中,我与黄骁鹏导演互相爆灯,组队成功。
  3月15日-3月25日
  熟悉导演风格与个性,就创作目标达成一致共识——拍导演喜欢且有表达愿望的,同时也最适合导演的青春类型。
  工作方式:由导演自行提报与主题相关的创作范围,制片人根据导演的提案给出建议。
  青年创作者的故事总是充满理想化痕迹,而如何在艺术与市场之间实现平衡,则是需要制片人与导演沟通实现的结果。3月25日开始,短片的前期策划工作正式开展,这也意味着制片人与导演之间关乎创作方向的热烈讨论要开始了。
  首当其冲要做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故事与创作方案:
  【陈洁工作日志节选】 
  3月25日-4月3日
  *导演:
  围绕“复苏”主题,提交了3个方案。其中导演自己最喜欢的速滑少女的故事,涉及的物理时间比较长。
  *制片人反馈:
  短片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物理时间里安排好故事的心理时间,也就是务必要让故事里的主角有强戏剧张力的任务;鉴于导演喜欢青春片,制片人建议引入课间十分钟这种有压力的物理时间。
  *导演:
  以此为基础,提交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好学生在高中最后一次月考后试图作弊的故事。
  *制片人反馈:
  有基本故事线,但主角核心动力线不聚焦;矛盾的高潮解决不是主角自己完成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故事太顺,缺少意外。
  4月5日-4月6日
  导演递交了《心灵之家》故事梗概——关于一个坏学生被老师唤醒良知回归的故事。
  就这个故事里的核心问题,即两大主角之间没有建立有效戏剧关系,制片人提出了解决方案。
  *制片人向导演建议的剧作相关书单:《故事写作大师班》《创造难忘的人物》《卖座故事的道德前提》《剧本结构论》《救猫咪》《剧本》。
  4月11日
  与导演明确:本次短片以《老虎卡门》的故事展开进一步的创作与制作,并再次明确短片的技术标准以及预算范围。
  执行制片人开始就导演创作习惯、主创资源等开始了解沟通。结合组委会的时间表,拉出自己的工作计划。
  反复反复又反复,经过与制片人的不断讨论,项目梗概最终确定下来。针对各项问题,导演也终于顺利地进入了下一步的优化。
  前期制作开始后,短片的创作也愈发深入,思维的碰撞变得更加激烈。4月12日,距离团队组建已经过去了44天,项目也进入了最为焦灼的故事开发阶段。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安排的3天培训期间,当面的交流沟通让许多制作问题迎刃而解,短片制作也终于得以继续推进:
  【陈洁工作日志节选】
  4月12日-4月30日
  这个阶段,导演因为故事的选择、开发,很是焦灼。直到他来北京,参加了组委会安排的3天培训,我也参与了2天。面对面的沟通,解决了以下问题:
  1、坚定了参与这次短片训练营的诉求:个人表达与能力展示;
  2、在与组委会顾问们的沟通中,更加清楚了导演个人在戏剧性上的个人审美倾向;
  3、作为制片人,我也端正了自己的心态:以辅助、服务、指导为主,同时对于导演的创作追求以及观众的反馈保持好奇;
  4、执行制片人彭奕萌杀青回归,进入短片项目,跟她明确了本次短片的制片目标。完成制片组的基本人员构成:刘岐然、陈晓彤、张萌、张绮雯。
  5月1日-5月14日
  该阶段的核心工作有:
  1、加强对黄骁鹏导演的了解:合作不仅仅是专业上的交互,更重要的是个人层面的交互;
  2、基于场景需求,制片组在广州、深圳两地堪景;
  3、剧本仍在焦灼期。对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导演需要进一步想清楚。
  5月15日-5月30日
  针对剧本2.1版本,与导演开了剧本电话会,并以尊重导演本次创作上忠实于个人喜欢的戏剧性与表达为前提,尽可能从丰富角色、拍摄可能性、完整性几个角度予以提醒与建议。
  与此同时,这期间的重点工作还有:
  1、确定演员人选;
  2、原定6月5日广州开机,但由于突发疫情,需制片组每天监测进展;
  3、安排专业剧照师进组;
  4、与新艺联洽谈支持海报设计;
  5、5月17日,发布第一款组讯。
  5月30日-6月9日
  鉴于广州疫情状况,30号晚上跟导演达成共识,将拍摄改到北京进行。6月4日,召集以导演为中心的导演组5人+男女主角+制片组聚餐,在正式开拍前互相了解打气。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1、洽谈北京免费场地;
  2、洽谈餐食赞助;
  3、确定主要角色;
  4、洽谈专业摄影棚;
  5、定装、试妆、海报拍摄;
  6、6月9日(开拍前一日)晚上全组动员。
  紧张的准备期碰壁难免,经历过磨合与突发状况之后的制作团队,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规划与安排——这意味着短片制作最核心的拍摄阶段将要到来了。
  在磨合、碰撞、低谷中,前期工作一切准备就绪,短片在6月10日正式开启拍摄,制片人与导演及制作团队的其他成员通力协作,摄制工作稳步开展。
《老虎卡门》片场
  【陈洁工作日志节选】
  6月10日-6月15日
  13-14日,在大组连轴拍摄32个小时后,于14号下午3点第一次正式杀青。由于组委会赞助的器材回库,所以部分遗漏镜头由导演动用个人资源借到器材,在14-15号完成部分补拍,最终全部杀青。
  拍摄期,与导演就下面核心问题进行了共识沟通:
  1、在规矩内工作,尊重对于周期、预算的共识;
  2、导演是剧组的精神核心,要适时做动员,鼓励全组继续支持;
  3、拍摄现场缺少得力的现场制片来协同跟进剧组其他部门;
  4、沟通明确后期制作计划,特别提醒剪辑、配乐部分的工作;
  5、导演个人复盘的最大收获是: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故事与拍摄方案的准备。
  拍摄期,与制片组的沟通共识包括:
  1、强调明确现场分工,责任到人;
  2、重点做好全组的吃住行服务工作;
  3、点对点做好重点演员的服务工作;
  4、跟导演组做好拍摄安排,强调预算内概念;
  5、重点节点,比如开机、杀青的安排与物料露出。
  6月21日
  组织制片组进行线下复盘。
  至此,经过114天的跌宕、努力、协同推进,由最初的一个构想到最后的一部短片,《老虎卡门》诞生了。
乘着风中的光影热浪,《老虎卡门》也即将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进行首映,这部在北影节诞生的、沥尽心血登上大银幕的短片诚意之作,一定不要错过。
  就这样,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的舞台上,又一位青年电影人的光影梦想找到了归途。在这里,他用影像传达态度,用故事进行思考,用镜头记录激情。与此同时,制作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也都在专业的制作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创投训练营用实际行动,为华语电影的未来铺下了垫脚石。
  从文本创作、实地拍摄、标准化后期制作到成片首映,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为青年影人提供了一块专业的试验田,让他们的梦想得以扎根,让他们的技术得以实践,让他们的故事得以诉说。
  《老虎卡门》的制作是创投训练营专业性与实践结合的好例子,但它绝非个例,北京国际电影节这趟高速列车,正载着华语电影人的梦想驶向未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