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收官:种下种子,期待发芽
  叶片转动,灯光亮起,合力生光。
 
  那束打在白色银幕上的光,是每一位电影人的梦想。今年首次举办的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通过短片创作实训,以短片作品点亮银幕的光,从创作到成片,训练营短片成果终于在训练营首映礼与爱奇艺“云上展映”上相见。
创投训练营短片首映礼
 
  一部制作精良的短片是青年电影人走向职业道路的开始。历经了半年的训练营培训,每位导演完成了各自独具风格且态度鲜明的短片作品,新一代90后电影人正在悄然生长。
 
创投训练营短片作品混剪预告视频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作为一项助力优质新人从剧本走向银幕的华语电影短片实训计划,在导师团与制片人的帮助和带领下,通过创作语境下的磨合和碰撞,集中创作+制作辅导培训,帮扶华语青年电影创作者,通过实战将故事融于个人,通过影像创作抒于社会。
 
  训练营短片给青年创作者以极大的创作空间,构建不同维度的世界,给社会以正向而积极的引导作用;组建专业导师与制片人团队带领青年导演体验完整的流程化制作,匹配最专业的行业资源与技术保障,完成一部短片作品的同时,培训过程的意义尤为重要。
 
  在首映礼上,训练营主创们与产业嘉宾一同跟随短片“复苏”。
创投训练营更精彩
 
  陈林鹏导演的《除夕夜》讲述在热闹的除夕夜,北漂女主被困在家中的卫生间,只有AI语音与她产生唯一的交流。在遭遇痛苦困境后,她重新出发,又是新的一年。
《除夕夜》海报
 
  导演陈林鹏在看到一条新闻以后大受触动,决定依据真实事件改编,挑战在4平米的单一空间内实拍。在《除夕夜》中,他从社会视点出发,探讨了一种在经历绝望、孤独和恐惧后,人类本真、原始的对生命的渴望。制片人杨城认为,一个成功的导演除了本职工作外,也要是一个好编剧,还要是一个好制片人。既要学会借力,又要很独立,不依赖并且不抱有任何幻想。
 
  《角度》讲述的是一名拥有女性主义标签的成功作家和偷拍狂双重身份的男人安阳,在一次“采访”中被一名曾被他偷拍过的女记者诘问,并揭露其恶行的故事。
《角度》海报
 
  在《角度》中,导演陈羽嘉构建了一种象征着社会进步中勇敢揭发惩治恶行的思想“复苏”。作为年龄最小的导演,他首次尝试用男性视角刻画女性题材。陈羽嘉导演说,男女关系之间的强弱的变化伴随着游戏感,或许有不一样的感觉。在训练营初期,陈羽嘉曾经对自己有过是否适合做导演的思考,而他在训练营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他还表示想拍些不一样的东西,当然仍旧符合基本的叙事规律,还希望以后能做出在国内比较有新鲜感的作品。
 
  黄骁鹏导演的《老虎卡门》讲述了一名在996生活中逐渐麻痹的房地产销售员,在调查老虎人的过程中受到老虎人反抗精神的感染,因而成为老虎人,奋起反抗的故事。
《老虎卡门》海报
 
  导演黄骁鹏觉得训练营是一个允许试错的地方,能够让他有不断尝试和进步的空间,他认为这个是训练营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和大银幕相比,能看到很多前期创作时看不到的东西,每位青年导演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思想,感触颇深。
 
  他根据自身的办公室经历,用独特的打工人视角主动打破一种沉默,“复苏”并释放一种无畏的反抗精神。《老虎卡门》制片人陈洁感受最深的是,对于光影、对于结构、对于细节、对于表演,大银幕仍旧有自己的需求。观影再一次让她端正了对大银幕的敬畏之心,希望未来的作品当中,能够有对得起大银幕的好作品。
《洛桑》海报
 
  周璟豪导演的《洛桑》讲述了两个家境悬殊的芭蕾舞女孩为了争夺世界比赛“洛桑”的资格,在各自母亲的压力下激烈竞争,失去友谊又成为彼此的精神力量,重新恢复友谊的故事。
 
  作为唯一一位具有跨专业背景的导演,他选择了既美,又饱含体育竞技一般的严苛残酷的芭蕾作为载体,去映衬母女关系和童年友谊。他还表示,热衷拍摄自己陌生的领域去学习新的东西,以不断学习的心态作为艺术创作的驱动力。对他来说,能有机会跟随导师在现场学习,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他认为训练营是一个特别宝贵的学习机会,认识到拍摄中团队协作,不同的思路,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点子。
 
  在《洛桑》中,周璟豪导演探寻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复苏”了每一位成年人儿时的珍贵友谊。制片人付佳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片很难,不亚于长片的难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地做一部短片,工业化和艺术创作的流程都必不可缺。
 
  她还说,训练营短片制作是希望给青年导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正确的开始。因此,每一部短片的诞生,更离不开导师团的帮助,制片人的引领。
 
  导师团监制陈正道先生来到了首映礼现场,在整个参与过程中,他觉得训练营最特别的地方,是在于差异化和多元化,说故事的、说人物的、说感情的,无论什么样的导演,都是一个种子。训练营埋下了很多种子,他希望各位导演,用时间和他们将来的作品,去证明当年埋下的种子多么珍贵。
导师团监制陈正道
 
  从一个构想到一部完整短片,就是一颗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为青年电影人孵化提供了一块专业的试验田。策展人陈彩云表示,想在训练营上有一些尝试,想让青年导演经历一个工业化流程,为以后的长片做准备。
 
  训练营将资深制片人与青年影人搭配组队,配置行业内专业导师团为青年导演保驾护航。以全流程、实战性为要求,配置优秀行业资源,铺设人才进入市场的实践通道,积极扶持新人,培养中国电影青年人才。
 
  专业性与实践结合,从文本创作、实地拍摄、标准化后期制作到成片首映,诚然,在电影造梦师的这条职业道路上,青年电影人仍旧需要时间沉淀。创作无边,但制作需要标准,每位导演都在训练营中不断提高、快速成长,对电影制作有了新的认知,期待每一粒种子,都可以在训练营这块试验田上不断生长。
创投训练营大合影

  特别感谢北京市场创投训练营的合作伙伴:
 
  感谢先力电影器材为训练营短片拍摄提供全程拍摄器材支持;感谢和声创影提供的后期声音制作服务;感谢画林映像提供的后期DI调色支持;感谢浩视构影提供的后期统筹与数据管理服务;感谢环球音乐提供的免费罐头音乐版权合作支持。
特别鸣谢北京市场创投训练营的合作伙伴
 
  梦想在此扎根,光影找到归途,镜头记录激情,首届创投训练营为青年影人保驾护航,链接行业资源,铺设人才进入市场的实践通道,打通全产业链“最后一公里”。也期待更多年轻力量搭载北京国际电影节这趟高速列车,驶向华语电影人的未来!
年轻力量,驶向华语电影人的未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