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要闻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闭幕 凝聚全球影人 展现蓬勃魅力

 

  340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163.31亿元人民币的交易大单,上百万人参与的“北京展映”、电影市场、电影嘉年华、电影音乐会、影人沙龙、新片发布会,众多国际大腕组成的电影论坛……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可谓含金量十足,难怪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多雷为它的活力而震惊:“北京国际电影节代表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它在世界范围内找寻到了自己的恰当位置,我喜欢北京国际电影节在成长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无限可能,这种力量甚至超越了许多老牌电影节。”

  作为全球影人的盛会,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4月16日至23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获得各界的盛赞。本届电影节紧紧围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服务首都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在主体性、多样性、国际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专业化、大众化方面持续发力,影片质量、展映票房、嘉宾星光度、论坛专业性、市场交易、品牌影响力全面超越往届水平。

  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安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北京市副市长王宁等领导出席电影节相关活动。

  经过六年的积累,北京国际电影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蓬勃魅力,正是这种不容忽视的吸引力将全球影人凝聚在了一起。本届电影节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余家中外电影机构、1.5万名中外嘉宾参加电影节;500余部中外佳作参加展映,放映1000余场次,票房突破1000万元;电影市场签约金额163.31亿元,比去年增加18%,创历史新高;首都各界群众100余万人次尽情享受这个电影节日。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盛况引来媒体聚焦,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爱奇艺等对开闭幕式进行现场直播,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中国文化报、音乐周报,新浪、搜狐、千龙、腾讯、凤凰、雅虎、网易、百度、豆瓣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其中,北京青年报担任了本次电影节的宣传推广工作,制作的电影节会刊更是成为了电影节上的“热门读物”。

  全球影人的热情参与,中外媒体的聚焦,各方群众的肯定充分说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传播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向具有中国特色、北京风格和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电影节迈出跨越式的一步。

情怀:北京国际电影节讲述中国故事

  今年的电影节开幕式突出文化元素,以“高端品质、电影情怀、中国精神”为创作基调,呼应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创意节目《千年一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经典诗歌为线索,通过器乐、舞蹈、武术、杂技等表现手段,结合电影元素,将大美中国的家园生活、金戈铁马的家国情怀、以柔克刚的中国精神,以及走向未来的中国梦想展现给观众,既给中外嘉宾带来诗意震撼,又潜移默化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北京展映举办了“民族电影展”、“经典京剧电影单元”等承载中国文化精粹的主题影展,凸显中华文化元素;设立“国产电影推广计划”,聘请著名电影明星龚蓓苾担任“国产电影推广之星”,力推国产影片,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本届电影节致力于推动中外电影文化交流,既立足于促进中国电影业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又着眼于分享各国经验,广泛邀请全球电影产业精英和优秀电影来京交流展示,真正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今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知名电影节主席、各国驻华使节、电影人和电影制片机构、电影市场和论坛嘉宾代表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记者3000余人出席开闭幕式。

  美国导演、演员娜塔莉·波特曼、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克里斯托弗·瓦尔兹、主演《纽约人在北京》的美国篮球运动员马布里、日本演员斋藤工、原田美枝子、韩国演员李敏镐、李政宰、郑秀研等国外知名演员,周润发、郭富城、梁家辉、陈奕迅、钟汉良、姚晨、郝蕾、唐嫣、刘烨等演艺明星,《寒战2》、《梦想合伙人》、《赏金猎人》、《惊天大逆转》、《快枪手手快快枪手》《纽约纽约》等75个主创团队,意大利著名导演吉赛贝·托纳雷多、英国制片人伊恩·史密斯、美国导演安东尼·罗素、美籍华裔导演许诚毅、美国制片人妮可·罗克林、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安乐影业有限公司江志强等中外著名影视制作人、出品人及导演亮相红毯。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席赛吉·洛赛克、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高醇芳、新西兰华人电影节主席和志耘、韩国光州电影节主席郑焕淡等也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相关活动。

  “天坛奖”的国际影响力日趋扩大。由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天坛奖”共收到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33部影片报名参赛,参评影片质量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其中不少影片是全球首映或亚洲首映。今年“天坛奖”组委会邀请美国著名导演、《尖峰时刻》《荒野猎人》等知名影片制片人布莱特拉特纳担任评委会主席,其他评委分别来自德国、罗马尼亚、日本、波黑、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阵容强大的评委会铸造了本届“天坛奖”权威性。而评委们也为中国魅力所倾倒,本届电影节评委、日本著名导演泷田洋二郎提起中国文化一脸艳羡:“中国的历史厚重,文化深厚,有那么多庞大的题材可以拍,那么多的优秀影人,让我们日本影人心生憧憬。

交流:全球电影大师来京论道助力中国电影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始终秉承一个鲜明的立场主张:倡导通过中国电影讲“好故事”,提升中国电影创意空间和全球语境下中国文化的银幕魅力,多维度探讨、剖析、透视中国电影产业和世界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聚焦前沿话题。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坚持高端定位,广邀全球重量级的名家大师来京论道,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出谋划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电影市场行业对话根据近些年的行业热点和焦点,选取不同切入点,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对未来进行预测展望。本届行业对话力邀国内外电影行业专家、嘉宾,围绕极具针对性、时效性的行业话题开展交流与分享。其中,“中外电影合作论坛” “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高峰论坛”“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等三大论坛邀请到《天堂电影院》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美国导演、演员娜塔莉·波特曼、《怪物史莱克》华裔美国导演许诚毅、美国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英国制片人伊恩·史密斯、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等重量级嘉宾出席,围绕“国际合作制片经验分享”、“电影衍生品的市场发展趋势”、“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喜剧电影的演变”等众多话题展开精彩对话。

  由于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设置的行业对话直击当下热点,时效性极强,引发业内人士的热议,论坛现场座无虚席。电影业界人士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行业对话是电影行业的观察者和风向标,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分享新知的交流平台。 

市场:构建中外电影发展的“产业孵化器”

  电影节是电影人的盛会,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电影人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是电影节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促进中国及世界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为己任,努力发挥产业孵化器的作用,助推新人、新作、新项目。组织主创媒体见面会、新片发布会、首映式,为新人新作搭建宣传推广平台;设置“影评人推荐”单元,发现、推介和扶持具有市场潜力优秀青年人;推荐“影评人推荐”单元,选出优秀影片进行荣誉展映,发掘国内外优秀新导演,扶持青年影人;设立“注目未来”单元,捕捉电影潮流,鼓励电影原创;与戛纳电影节、美国电影协会等机构合作设立“中国新影人基金奖”、“MPA大奖”,支持新人参与国际交流;设立“项目创投特别大奖”“最具商业潜力奖”,鼓励项目创投,扶持电影新人。

  本届电影节着力电影市场开发,深度挖掘供需双方需求,推动电影产业上下游全要素对接,引领电影产业发展风向。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单元征集到674个项目,同比增长48%,征集数量及速度创历史新高。几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项目创投已经迅速孵化出了《我的特工爷爷》、《喊山》、《七十七天》、《南极绝恋》等多部优秀电影作品,其中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项目创投的获奖项目《我的特工爷爷》已于今年4月1日全国上映,并且揽获了不错的票房。今年,最终入围的十个创投项目各具特色,创新性极强。其中《错换鸳鸯》、《猎魔人》成为最大赢家,分别揽获四项大奖和三项大奖。

  此外,电影节还着眼电影全产业链发展,电影市场为参展企业提供项目路演、新片发布、战略发布、论坛对话、沙龙、酒会等多种解决方案,满足国内外电影机构对品牌、业务及项目宣传需求,利用票房大数据、影视科技、虚拟现实技术,支持和鼓励反映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的电影推广。

  五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交易项目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韩国、芬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企业和机构进行展示、洽商和交易,参展内容涵盖票房市场大数据、影视科技等方面,反映世界电影市场最新发展动态,连《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都忍不住在电影节上感叹:“北京电影的产业链太好了!”

展映:全民共享电影文化盛宴   

  电影节是影人的盛会,也是影迷的节日,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不仅在影片数量、质量上超乎往届,在观众覆盖面上也继续提升,突出惠民理念,让群众通过电影节分享电影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精神品质和幸福指数,为北京这个古都的文化底蕴再增添了一丝光影色彩。“春天来北京看最好的电影”,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目标,也是所有影迷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定位。

  今年的电影节充分利用全市影院、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学院和部分高校的放映设施,扩大覆盖范围,遍布京城的各个方位,让更多的观众和影迷走进影院。电影展映在全市25家商业影院、学术机构及5家高校展映1000余场次,票房突破1000万元,观影人数达22万人次。无论从票房份额、电影数量、质量还是观众的参与度和反响来看,都大大超越以往。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有105个国家和地区的2329部影片报名参展,最后遴选500部中外佳作参加展映。展映影片包括奥斯卡入围、获奖影片,戛纳金棕榈大奖、评委会大奖和评审团奖影片,柏林影展最高奖影片,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影片等,以及近两年的热门商业电影。而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格瓦拉+微票儿”北京展映提前一周,于4月8日至15日期间在主题影院和艺术影院安排超前预映,而后持续展映至23日落幕。让影迷们享受了一个充分的光影盛宴。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精心设置了20个展映单元,让观众在主流商业大片之外,能欣赏到更多的电影类型。今年的展映按照时间和主题不同,安排不同时期的经典电影作品放映,让观众了解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增加对电影文化的理解;与日本、韩国、丹麦、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使馆和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国别电影周活动,展示多元文化魅力;推出向大师致敬的重磅节目,举办了美国电影大师比利怀尔德110周年纪念、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本导演森田芳光纪念专题等影展;设置修复经典电影单元,在展映经过修复过的世界优秀影片的同时,也组织展映中国自己修复的优秀电影,传递中国电影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展映单元划分层次更加精细。举办致敬电影大师的影展,让观众了解电影历史;设置处女作单元,推荐中外导演新作,推出更多有发展潜力的电影人;邀请各个国家近30部科幻影片举办科幻展单元,满足科幻影迷和创作者的需求。此外,还设置7个国家的国别电影周、微电影单元、纪录片单元等。

  组委会加强与影迷互动,运用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开设展映专题页面,发布展映信息。组委会首次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与格瓦拉+微票儿合作,运行统一的网上售票平台,方便观众网上购票、在线选座。与爱奇艺共同设立“在线影展”,共推出数十部热门影展佳片,与线下展映影片相呼应,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的电影狂欢盛宴。

  电影嘉年华采取“一主一分”模式,主会场设在雁栖湖景区,分会场设在杨宋影视城。活动以动漫为主题,体现“同乐·童趣·回归”,动漫音乐演出、动漫电影展映、动漫明星互动、COSPLAY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家长和小朋友喜爱,吸引数十万市民参加。

展望:北京国际电影节已成为最有活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北京国际电影节自2011年创办以来,走过了高端起步、跨越提升、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历程,国际化水平、专业化程度、品牌影响力和大众参与度连年提升,已成为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在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届电影节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不仅确保了电影节各项活动秩序井然、圆满成功,而且成果超越以往。

  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依托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据统计,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达440.7亿元,比2014年增长47%,创历史新高。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达144.9亿元,同比2015年第一季度增长51%。中国电影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一方面对优质高效的电影要素资源对接平台提出了更强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提升中国在世界电影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重塑世界电影业格局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为此,北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大做强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北京国际电影节打造为世界一流的电影节,引领全球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开创世界电影文化、电影艺术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如今,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一张重要名片。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国际电影节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高度契合。当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经济比重超过13%,是首都经济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电影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人均观影次数、生产影片数量及优秀影响数量等均居全国首位,北京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方影视之都。未来,电影节要进一步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总体目标,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契机,致力于将北京国际电影节打造为北京的文化新地标,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为首都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发挥支撑作用。

  北京国际电影节将继续坚持“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宗旨,按照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定位,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尊重艺术、遵循市场,扶持新人、服务大众,致力于打造中外电影交流的大平台、电影市场的风向标、新人新作的孵化器、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服务首都国家文化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