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

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动画电影的艺术与技术”主题论坛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隆重开幕

 

 

  4月22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博物馆承办,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影视教育基地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协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论坛“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动画电影艺术与技术”,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圆厅隆重开幕。

  出席当天主题论坛的有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李春良,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丁百之,中国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陈江旗,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张立新,华特迪士尼公司大中华区原创内容制作部副总裁兼创意总监凯文-盖格,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亚太区总裁柯颂德,中国电影博物馆党委书记陈志强等领导,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的动画电影大师、一线创作精英,还有300名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汇佳职业学校等在京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动画电影专业师生和动画电影爱好者,以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电影报》、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网、时光网等数十家国内主流媒体记者共计700名来宾。

  论坛分上午和下午两场,上午首先由陈志强书记、凯文-盖格副总裁和丁百之副局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接下来是国内外动画大师作主旨演讲,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瑶淼主持。

  陈志强书记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本届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以及中国电影博物馆配合论坛主题所举办的动画电影主题论坛、动画电影主题展览、动画电影主题影展、电影大讲堂“名师讲堂”、动画电影主题会员家庭日等五大主体活动,这些活动通过理论研讨、深度对话、展览展示、电影(作品)展映等多种形式,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建言献策,并引导观众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国内外动画大师零距离接触。凯文-盖格副总裁在致辞中以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冰雪奇缘》为例,指出成功的动画电影除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以外,同样离不开好故事和好创意,而本届论坛围绕动画电影展开探讨,话题涵盖动画创作、动画技术和本土动画人才培养等,这将为中外动画电影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多机会。丁百之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是中外电影艺术家碰撞思想、分享经验、增进合作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激发电影人的灵感和创意,提高电影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利于引导观众更加关注、了解和欣赏动画电影,必将为动画电影带来新的启迪,为中国动画电影全球化发展提供新的视野。

  荣获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电影等多项大奖、华特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制片人彼得-戴尔-维克(Peter Del Vecho)和特效总监戴尔-梅达(Dale-Mayeda),美国20世纪福斯公司出品的经典影片《冰河世纪》系列、《里约大冒险》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Carlos Saldanha),美国动画师、《天才眼镜狗》的导演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中国动画电影领军人物、凭借动画电影《小兵张嘎》荣获2005年第11届华表奖优秀动画片的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英国动画大师、《神奇海盗团》、《小鸡快跑》的导演彼得-洛伊德(Peter lord),法国达高传媒集团中国区项目总经理柏大卫(David Pechoux)等国内外的动画大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彼得-戴尔-维克(Peter Del Vecho)在主旨演讲中谈及《冰雪奇缘》的创作时指出,为了让观众相信影片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影片创作团队在技术层面做了很多创新与努力,动画师们在真实的雪地中行走做出了逼真的动画效果。在他看来,特效、故事角色设置和音乐创作是影片整体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三个元素。

  戴尔-梅达(Dale-Mayeda)随后发表演讲,他表示,《冰雪奇缘》的动画特效团队做了很多调研工作,拍摄了很多真实的雪景照片和视频,如雪球的移动塌陷、人物在深雪中行走、人物在风暴中移动等,同时在很多专业研究者的帮助下,通过技术手段了解到如何对冰冻世界进行仿真,甚至做了很多测试,将角色和场景真实地创建起来,从而提升电影的可信性。

  卡洛斯-沙尔丹哈(Carlos Saldanha)在主旨演讲中强调要在创意的环境和创作中找寻乐趣。《里约大冒险》讲述的未来之旅是爱情,整个过程中的电影脚本需要不断变化,演化过程是很有趣、富有创新性的。同时,巴西音乐的加入把热情、信仰和快乐展示出来,通过这些努力打造了一个适合各年龄层受众的里约世界。

  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表示,他相信“故事定义了我们是谁”,我们为下一代开发故事,就像最初大师们在石头上作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是最早的动画开创者,他们有讲述故事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画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不管技术如何变化,创作者的需求没有变。

  孙立军在演讲关于动画电影的现在和未来与大家分享了几个观点。他指出,我们的“小米加步枪”与美国的“飞机大炮”不能公平较量。因为当我们有一个好创意时,我们无法保证能获得稳定的投资将其推广到市场上去。其次,我们在讨论技术的同时不能忘记动画制作的本体,即手绘动画。提及动画电影未来发展和趋势时,他预言数字交互电影将成为未来主流,并表示动画电影的艺术和技术是紧密相关,不能分离的。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提升。

  彼得-洛伊德(Peter lord)介绍他的灵感源于经典电影《金刚》,通过幻觉产生震惊的效果。公众性的动画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仿真。他还强调了动画创作中沟通的重要性。“公众动画”的创作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它像血管一样只能往前流、不能往回流。他在现场展现了海盗船长的角色形象和各种不同的造型以及多种不同的造型在同一个角色上的应用。最后他表示,木偶剧动画在今天依然显示着很强的活力。

  柏大卫(David Pechoux)在演讲中介绍了连环漫画和动画电影的关系,并强调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统一性。他指出,我们需要把漫画的原始性带到动画电影中。同时,他认为过去是把漫画改编成动画,现在我们潜在的市场可以把动画改编成漫画,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下午的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索亚斌主持,来自国内外动画电影界的众多一线精英分别围绕“中外动画电影创作内容比较”、“技术创新与动画电影表现力”、“动画电影的产业整合与品牌运营”、“动画电影人才培养与需求”四个话题展开热议。

  在第一个议题中,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铁东,《中国日报》高级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周黎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宋磊,《哐哐哐》和《泡芙小姐》系列总导演、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创办人皮三,探讨比较了中外动画电影的创作内容。

  周铁东指出,从类型方面来说,2013年以来的动画电影呈现出井喷的状况。另外在动画内容和技术上,国产动画电影需要跨越文化边界,在全球动画大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享有内容优势、资金优势,甚至是人才优势。周黎明在谈到如何打破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瓶颈时,提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而且主要是技术还有其他方面的差距,艺术内容是我们要重视的。宋磊从中国动画电影题材、受众、口碑与其票房的关系谈起,热血题材影片占多数,对于国产动画质量的评价,在2012年至2013年,来自时光网、豆瓣网等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评价都是有所下降的。皮三针对网络动画热剧改编动画电影,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动画电影还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领域,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表示自己信心不足。

  在第二个议题中,《冰雪奇缘》特效总监戴尔-梅达(Dale Mayeda),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时明月》动画片导演沈乐平,广东明星创意动画有限公司总导演、成功创作和导演600集电视系列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而被媒体称为“喜羊羊之父”的黄伟明,美国动画师、《天才眼镜狗》导演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冰雪奇缘》制片人彼得-戴尔-维克(Peter Del Vecho)围绕动画电影的技术创新及其在电影中的表现力交流观点。

  彼得-戴尔-维克认为,故事推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反过来解决讲述故事的难处。我们必须把技术创新和艺术表现力结合起来。对中国动画电影人而言,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要灵活,不要过于拘泥于过去的创意。戴尔-梅达讲到电影的故事内容固然重要,但CG、3D等技术能帮助它走得更远。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制作出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东西。比如卡梅隆直到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后,才终于实现了筹划多年的《阿凡达》创意。沈乐平不赞同中国缺少创意的观点,认为制约我们动画电影发展反而是技术创新。当技术层面没有达到要求时,必定会影响故事表现力,对于中国来说,技术尤其关键。罗伯-明可夫感叹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当年他做《狮子王》时,完全只用纸和笔。认为绝大多数的技术创新往往是由某部具体电影而推进的。无论是电脑、摄像还是绘画,工具看上去总是显得很笨拙,无法满足你的需求,所以必须去创新。黄伟明认为动画电影的成功,故事比技术更重要,而其中讲述故事的方式尤显关键。古今中外的故事基本已被讲完,所以讲故事过程中的细节是决定电影成功的关键。

  在第三个议题中,广东奥飞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帅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郑虎,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CEO武寒青,法国达高传媒集团中国区项目总经理柏大卫(David Pechoux),围绕动画电影的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

  帅民认为动画电影本身要在内容上进行发展,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的发展渠道。电视动画片在电视上获得了版权的受益,然后与之相关的玩具也会获得很大的受益。郑虎认为,今天的电影本身来讲是一种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中国的动画电影起步很早,有片种的优势,大量作品有技术的支撑,比如《黑猫警长》是艺术的再起航和技术的再研发,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是一种新的认同。动画电影回望的根本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武寒青认为在中国做动画,首先要有足够好的预期,然后把它坚持下来,就会有受益。在国际上的资本运作,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从长线到长链,最后变成了一个点。如果前面做好充分准备,市场机会就会在当下体现出来。柏大卫认为以往动画电影的推广包括参与活动、扩展渠道,到现在还要包括开发游戏、玩具产品。我们不能只抓住一个动画电影的推广环节,其实有很多通道是相互连着的。

  在第四个议题中,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助理、动画学院副教授孙立,铁皮青蛙公司创办人、《洛克王国》系列导演于胜军,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歌东,华特迪士尼公司大中华区原创内容制作部副总裁兼创意总监凯文-盖格(Kevin Joseph Geiger)围绕动画电影的人才培养各自发表看法。

  孙立和大家分享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些教学理念和办学理念,他们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动画剧作老师、动画导演老师等等,整个动画学院已经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于胜军在研讨中感谢了他的偶像——《狮子王》的导演罗伯-明可夫,是自己进入动画电影的启蒙老师,并提到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并勇敢地追逐,认为大学要教授给学生的就是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凯文-盖格认为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机构,老师需要唤起的是学生的激情和好奇心,当学生进入到大学中,老师的责任就是唤起并保持这样的激情和好奇。张歌东认为不管是动画也好,电影也好,技术都是重要元素,每次技术的发展都对电影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强调做动画一定要跟国际接轨,他们也跟外国的高校有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并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实验作品。

  参会嘉宾对本届论坛表示了肯定与赞赏,宋磊表示,现在的动画电影从产业角度探讨较多,而以内容、艺术、技术方面的讨论较少,其实要创作出高品质的动画,光靠产业论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希望这类形式的论坛能成为常态化,业界人士对动画片本身来进行探讨,从互相的观点中有所收获。张歌东指出,本届论坛对动画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主题既鲜明又实用,而且具有未来探讨价值,同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料,与各业人员畅所欲言,收获很大。郑虎表示,这次论坛对动画电影的探讨,从它的本体价值和整体品格上都值得深入思考。动画电影产业要进步,其核心就是创新,同时离不开对艺术和技术创新性的把握。

  4月23日上午,本届论坛设置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电影大讲堂“名师讲堂”将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圆厅举行。华特迪士尼公司大中华区原创内容制作部副总裁兼创意总监凯文-盖格(Kevin Joseph Geiger)、英国动画大师彼得-洛伊德(Peter Lord)将与热爱动画电影的观众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赏析经典动画电影。

  “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从“电影美学”的角度,分析以电影为载体的电影审美行为和审美意识,深入研究分析电影艺术和技术蕴含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深入研讨、交流电影作品在打动人、感染人、陶冶和净化心灵,以及提升精神境界等方面所具有的美学效果和科学规律。探索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审美价值、美学品格和社会功能。

  “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以电影工业生产链条为脉络设计论坛内容,以电影工业分工为切入点设计话题,请电影界的高级操盘手,从幕后走到台前,畅所欲言,交流分享创作理念、技巧、成果、成功经验和对电影发展趋势的预判。其前身是“中国电影博物馆青年电影论坛”,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电影博物馆致力于在电影界和观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以举办“电影论坛”的方式,助推中国电影人作品的影响,培养电影观众对中国电影的热爱,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先后聚焦了电影导演、电影编剧、电影特效特技、电影发行人、电影音乐、电影美术、电影化装造型,逐渐成长为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影文化品牌活动。从2013年起更名为“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亮相。2014年,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支持、指导下,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之一。今年论坛聚焦“动画电影的艺术与技术”,设置了动画电影主题展览、动画电影主题影展、主题论坛“动画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电影大讲堂“名师讲堂”、电影主题会员家庭日五大主体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综合业界高端论点,聚焦大众传媒热点,以权威的观点、全新的理念对当代动画电影发展的新探索、新追求进行深度探讨,为建设首都文化中心,推动中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