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要闻

“大师”、“大众”、“大市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目标定位和特色风格

 

  “大师”,体现了电影节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品位,反映其艺术价值;

  “大众”,体现了电影节的品牌影响力和惠民主张,反映其社会价值;

  “大市场”,体现了电影节的市场活力和行业认可度,反映其商业价值。

  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总局电影管理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20114月,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电影节的诞生,之后每年4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现已成功举办四届。北京电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活动宗旨,以“天人合一,美美与共”为天坛奖评奖核心价值理念,严格按照国际著名电影节展模式组织运行,国际化水平、品牌影响力、市场化程度和活动规模连年提升,探索发展和固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师(Master)”“大众(Mass)”“大市场(Market)”的“3M”节展定位和办节风格。经过四年的积累,北京电影节正从品牌成长期向品牌成熟期稳步迈进,已成为世界电影节之林中最富生机与活力的一份子,对于推动中国电影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电影文化繁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集聚大师、致敬大师、培养未来大师,北京电影节以其权威性、专业性和高端性,体现对电影文化艺术的执着追求

  (一)集聚大师的舞台。随着开幕式、天坛奖评奖、电影展映、电影论坛、电影市场、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七大主体活动,以及等多项相关活动形态的逐步完备和定型,四年来,北京电影节共吸引了800多位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业界精英和行业代表。先后有威尼斯、多伦多、华沙、莫斯科、夏威夷、蒙特利尔、温哥华、洛迦诺、东京、釜山等国际电影节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吴宇森、詹姆斯·卡梅隆、阿方索·卡隆、奥利弗·斯通、罗伯·明可夫、姜帝圭、徐克、陈可辛、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顾长卫等海内外著名导演和制片人;美国电影协会、英国电影协会、法国电影联盟、德国电影协会、意大利影像工业协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美国梦工厂、迪士尼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20世纪福克斯影业、卢卡斯影业、法国BUF特效公司、新西兰维塔数码、日本东宝株式会社等全球知名电影机构负责人;让·雷诺、妮可·基德曼、吕克·贝松、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基努·李维斯、阿德里安·布洛迪、蕾雅·赛杜、莎拉·布莱曼、邬君梅、章子怡、成龙、刘德华、范冰冰等国际一流演员参与各项活动。让·雅克·阿诺、葆拉·瓦格纳、皮埃尔·比斯姆斯、《怪物史莱克》导演Kelly Asbury、《加勒比海盗》视觉效果总监Bill George、《星球大战》声音设计师Randy Thom、《太极旗飘扬》特效化妆专家申载浩等先后出席电影论坛演讲,多视角为中国电影找寻全球化发展道路。大师级影人阵容一届比一届得到加强,充分显示了北京电影节广泛的业内认知度和不断壮大的国际影响力、号召力。

  (二)致敬大师的殿堂。从第三届开始,北京电影节设立天坛奖评奖主竞赛单元,提出“天人合一,美美与共”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评奖活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国际电影交流合作。主竞赛单元的设立,标志着北京电影节已与国际著名电影节接轨。第四届电影节开闭幕式充分体现电影元素,按照国际惯例放映开闭幕影片,回顾电影历史,缅怀电影人物,重温电影金曲,突出典礼仪式感,致敬电影,致敬电影人。天坛奖评奖成就经典,已经举办两届的天坛奖评奖共有所属144个国家和地区的1368部影片报名参赛,26个国家的30部优秀影片入围提名。评委会主席分别由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和美籍华裔国际著名导演吴宇森担纲,两届14名评委均为业界著名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代表东西方审美与态度,体现了专业性、权威性。评奖过程严格遵循国际惯例,评奖结果反映了世界电影艺术发展最新成就。中国影片《一九四二》,加拿大、印度合拍影片《寻子记》先后分获天坛奖最佳影片奖。“天人合一,美美与共”成为北京电影节的灵魂,天坛奖已成为北京电影节最核心的活动要素,正在成为全球电影节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竞赛单元。北京展映关注经典,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艺术家》《雨果》、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生命之树》、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一次别离》、洛杉矶电影节最佳影片《失恋》等先后纳入展映单元。成功举办天坛奖评委会主席米哈尔科夫、吴宇森作品展映和学术交流活动,放映个人代表作《烈日灼人》《喋血双雄》等致敬大师。

  (三)培养未来大师的摇篮。北京电影节着力整合行业力量,扶持新人新作,融通项目资源,促进人才与产业互为依托、良性发展。通过电影展映和推介发布,为新人新作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前四届共组织各类主创媒体见面会、新片发布会、首映式近200场。通过电影市场项目创投发掘潜力项目,提高项目成熟度与成活率,第四届电影市场项目创投特别大奖项目《七十七天》《喊山》《宅女侦探桂香》已于2014年拍摄制作,入围项目《捉迷藏》《我心依旧》《极风传说》将在2015年开拍。从第三届开始,电影节相关活动项目增设“华语电影新焦点”单元,发现、推介、扶持45岁以下具有市场潜力的华语电影优秀青年人才;增设“注目未来”单元,组织中外青年导演、学者围绕“发现新电影,推介新导演”主题深度交流研讨,鼓励创新精神,增进各国青年电影人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届电影市场举办“好莱坞电影大师班”活动,邀请国内外20多位著名电影人和好莱坞电影公司高管齐聚北京,通过授课、论坛、剧本竞赛、小组辅导等形式向国内影视公司青年电影人传授知识、分享经验,集中探讨从题材到发行等一系列产业链课题,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不出国门就能近距离与好莱坞大师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了新生代电影人国际化表达能力。

   二、吸引大众、服务大众、引领大众电影文化消费,北京电影节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参与渠道、重视体验互动,营造面向群众的影像嘉年华

   (一)以优秀影片吸引大众。春天,到北京来看世界最优秀的电影。北京电影节始终坚持把满足首都群众和中外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电影文化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四年来,展映影片涉及国家和地区数由第一届的42个、第二届的54个,增加到第三届的69个、第四届的79个,展映影片数量、参加展映活动影院和放映场次逐年增加,累计在全市30余家影院及学术机构展映影片1060部,放映2200余场次。展映影片以未在国内上映的影片为主,部分是近两年国际知名电影节获奖影片,让广大影迷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最优秀的电影。每届电影节都安排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题影展,展示世界多元电影文化魅力和各国电影风采,尽显各国各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为电影人、电影爱好者搭建了观摩洽谈和借鉴交流的平台。第四届电影节举办法国、德国、英国等8场国际影展,新增歌剧电影、IMAX电影、修复片展映单元,完善纪录片展映单元,实现了多国别、多题材、多风格,兼顾群众性和专业性。关注本土民族电影发展,推崇中国电影的多样化和展示多民族电影,第三、四届电影节以“天上草原”“传奇藏地”“影像西域”“歌行云之南”“白山黑水间”等为主题组织展映,满足电影爱好者多样化需求。

   (二)以优质服务惠及大众。北京电影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提升活动规模,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实现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第一届参与人数为10万人次,第二届达到100万人次,第三届、第四届均突破100万人次。充分利用全市影院和农村公益放映系统,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场所,展映影院分布到城区及周边10个区县,实现区域、人口广泛覆盖。优化排映方式,特别安排《哈利波特》《碟中谍》等系列电影在多家影院同步多集连映,方便影迷观影。拓展购票渠道,实行网络购票,观众在官网、相关合作网站以及手机客户端实现在线选座。推行低票价策略,让更多的影迷和市民走进影院。安排怀柔影院公益放映,开设微电影网络展映和电影下乡公益专场、大学校园专场等,让更广泛群体受益。举办“心目影院”为视觉障碍观众讲解电影艺术,关注特殊人群需求。电影嘉年华设立中华世纪坛和怀柔两个会场,活动区域实现了主城区和郊区兼顾,精心设置影片观摩、电影歌曲欣赏、电影知识普及等活动形态,场地日均客流量超万人,电影节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电影节日”,成为全民共享电影文化的服务品牌。

  (三)以特色活动引领大众。北京电影节积极适应首都城市定位和发展需要,通过节展活动培育群众观影习惯,引领电影文化消费时尚。运用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媒介同步直播、及时转播、第一时间发布节展信息等,引导公众了解电影文化、参与电影活动、感受电影魅力,提升电影节社会影响。电影节开闭幕式星光熠熠,仅第四届电影节就有500位嘉宾59个剧组踏上红毯,中外知名影星和《太平轮》《催眠大师》等人气剧组与影迷近距离接触,北京电影节已成为中外影人热捧青睐的展示舞台。特别邀请世界著名交响乐团为观众现场演奏中外经典电影音乐,海莉·薇斯特拉、刘欢等演唱电影主题曲,打造名片、名曲、名团、名指挥、名歌唱家济济一堂的豪华阵容。邀请国际知名电影特效机构进驻电影嘉年华现场,搭建电影特效体验空间,设置动态捕捉技术后期制作、影视化妆、数字高科技人机互动等体验项目,观众零距离接触到《霍比特人》《丁丁历险记》等电影经典造型,亲身感受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文化的魅力。第四届电影嘉年华世纪坛会场推出电影与科技、电影与设计、电影与音乐3大主题,怀柔会场设置6个电影回顾板块、7个主题日活动,内容互为补充、各有特色。世纪坛会场还与电影市场对接捆绑,成为电影市场的外围市场,与玉渊潭公园樱花节衔接一体,营造了更为浓郁的观影游乐氛围。

  三、构建大市场体系、深化大市场运作、发挥大市场功能,北京电影节整合行业资源、搭建交易平台、加强商业策划,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商业电影节

  (一)构建大市场体系,商业化动作势头强劲。从第三届开始,电影节将举办两届的北京电影洽商更名为北京电影市场,围绕“展示·推介·交易·交流”主题,搭建持续性综合服务平台,电影市场数量、质量建设得到全面提升,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电影市场体系。前四届共促成80个项目洽商签约,交易总额达273.19亿,连年创国内电影节展交易额之最,不但实现了交易总额连年大幅提升,大项目、大手笔还频频出现。第三届电影市场签约项目已经涵盖到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其中投资制作31.08亿,影院院线、影视基地及文化地产建设项目30亿,投融资、微电影、技术和其他类项目26.23亿。27个签约项目中,过亿项目就达21个,占项目数的77.78%。第四届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724家电影企业和机构参加电影市场活动,国际展商数首次超过国内展商数。32个项目签约总额105.21亿,市场签约突破100亿大关。其中投资制作38.03亿,影视院线、影视基地、影视投融资项目34亿,影视素材库等项目10.17亿,电影基金项目累计签约额23亿。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方、出品方、宣传方以及与电影相关的机构、项目纷纷选择在北京电影节上进行宣传和合作。卢卡斯影业主席凯瑟琳·肯尼迪、梦工厂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森伯格、国际电影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及好莱坞制片公司巨头,都争相来到北京洽谈。威秀电影亚洲公司、IMAX、寰亚传媒集团、DMG娱乐传播集团等世界知名电影公司,中影集团、光线传媒、博纳影业、华谊兄弟、小马奔腾、万达集团等中国顶尖制片和发行公司,都在电影节上作出了投拍多部合资影片的承诺。

  (二)深化大市场运作,交流交易品牌不断巩固。北京电影市场重视和遵循市场规律,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逐步形成了市场展示交易、项目创投及洽谈、产业项目路演、签约仪式、市场放映、研讨会和行业沙龙七大板块,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提出“电影要素”概念,设立“电影要素交易”和“创投项目交易”两大专业交易平台。“电影要素交易”平台重点围绕“电影后期技术”和“电影外景地”两大热门行业需求展开,邀约全球著名展商参与,通过展览展示、行业对话、路演沙龙、签约仪式等形式集中推广宣传,将市场需求与国内外行业资源充分对接。“创投项目交易”平台重点邀约电影产业链条上的资深专家,全方位评估项目潜力,引入创投培训环节,充分挖掘每个入围项目的可能性,力争在电影市场的平台上孵化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市场潜力的优质项目。同时促成两个平台充分联动,“创投项目交易”平台孵化出的项目成果通过“电影要素交易”平台进行二次展示、推介和交易。《狼图腾》《我的特工爷爷》等多部优秀作品通过“创投项目交易”平台成功孵化,《七圣星战》《飞虎月亮花》《马可·波罗》《迟来的和平》《勇士之门》等中外合拍项目现场签约。电影市场交流交易高端务实,已成为最活跃、最具吸引力和最大规模的世界电影市场之一。

  (三)发挥大市场功能,拉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北京电影节动用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国有与民营、教学与科研等多方面的力量,集中了电影企业、产业基地、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各类相关机构,汇聚了策划、投资、制片、技术、发行、院线、媒体宣传、网络以及制作基地建设、衍生品开发等全产业链,辐射到金融、出版、广告、法律咨询等多个相关领域,形成了强大的整合联动效应,形成一个生产要素齐备、交流交易便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电影大市场。从第二届开始引入中国联通等高端战略合作企业,加强电影节市场化运作,加强与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和时光网等网站合作,提供发布信息、在线购票和现场直播等服务,实现了节展与网站的跨界共赢。论坛、电影市场、展映、嘉年华等活动板块,覆盖到电影明星、专业人士、普通市民等多层面群体,通过高频率活动安排和高密度媒体宣传,形成强大电影文化视听冲击力,有效激活了电影消费潜在市场,拉动了会展、旅游、演艺、通信、餐饮等文化消费及相关产业发展,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生活多样空间,提升首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助推首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师”,体现了电影节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品位,反映其艺术价值;“大众”,体现了电影节的品牌影响力和惠民主张,反映其社会价值;“大市场”,体现了电影节的市场活力和行业认可度,反映其商业价值。“大师”、“大众”、“大市场”带来“大成果”,四年来,北京电影节在评奖权威性、影片质量、嘉宾星光度、论坛专业性、市场交易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均实现了全面提升。天坛奖评奖报名影片更多、国家分布更广、整体水准更高、组织运行更加专业,通过评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借鉴,彰显了“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理念和愿景,体现了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品格,反映了北京电影节对世界电影发展潮流的认知与把握。严格遵循国际电影节选片标准,主竞赛单元科学评选一批,电影展映集中上映一批,电影市场重点推介一批,参展影片类别丰富、百花齐放,代表了世界电影艺术发展最新成果。电影论坛顺应中国电影进入黄金机遇期、中外电影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的发展大势,围绕整合资源、3D技术、电影创意、电影音乐、化妆特效、动画电影等设置主题,强化了论坛对电影繁荣与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市场签约项目涵盖电影产品从项目培育、投融资、拍摄制作到宣传发行、海外推广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能有效满足业界找项目、找融资、找市场、找合作的多样需求。短短四年时间,交易额就从第一届的27.94亿发展到第四届的105.21亿,充分显示了北京电影市场的勃勃生机。同时,节展运营模式日趋成熟,通过引进现金赞助、实物赞助、服务赞助等多元化、市场化模式,创新合作方式和回报权益,加大对电影节商业资源的深度挖掘,实现了办节效益最大化,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各项活动质量更加专业高效。北京电影节已经成为首都和国家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为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电影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展示平台,对繁荣世界电影艺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尽显“大师”、“大众”、“大市场”的“3M”特色风格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15416日至23日举行,包括开幕式、天坛奖评奖、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市场、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七大主体活动,以及“注目未来”单元、纪录单元、“经典京剧电影”单元、“华语电影新焦点”单元等多项相关活动。北京电影节始终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依托北京富集电影产业资源,历经高端起步、跨越提升、与世界知名电影节全面接轨发展阶段,节展目标定位和办节特色已经逐步形成。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大师、大众、大市场”,突出自身定位和特色风格,进一步彰显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以此作为区别于其他国际电影节的重要标志。北京电影节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成为与欧洲戛纳电影节、美洲多伦多电影节齐名的亚洲第一电影节,跻身世界三大电影节行列。

  概括起来,与前四届相比,本届电影节着力实现六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在大师级影人邀约上实现“新突破”,天坛奖评委会阵容强大,邀请吕克·贝松担任评委会主席,其他评委都是世界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邀请曾担任8届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马可·穆勒担任电影节首席顾问,邀请15个国际知名电影节的主席、总监出席电影节各项活动。二是在影片质量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已有45部国际首映影片报名天坛奖评奖,预计天坛奖入围的国际影片均为国际首映影片,还有21部获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和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列入展映片单。三是在市场展会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展商总数较上届实现10%以上增长,国际展商数占50%左右比例,市场签约额预计110亿元。四是在与国际著名电影机构合作上实现“新突破”,与戛纳电影节合作,设立戛纳电影节“中国新影人基金奖”,获奖项目直接参与第68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活动;与美国电影协会合作举办“好莱坞电影大师班”,设立“MPA大奖”,获奖项目方由美国电影协会资助培训。五是在全媒体立体宣传上实现“新突破”,除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外,本届注重拓展网络新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APP以及主流网站等,形成多媒体立体宣传格局,进一步扩大电影节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六是在电影节市场化运作上实现“新突破”,经过充分准备,北京国际电影节有限公司已正式注册成立,作为市场主体加入电影节承办机制,北京电影节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跨出了一大步。

  具体来讲,本届电影节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把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指示精神,体现到电影节具体活动中。去年习主席在出访印度、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四国期间,就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作出重要指示。电影节组委会积极响应,精心设置活动内容,邀请新西兰电影委员会、澳大利亚电影扶持管理机构澳大利亚银屏公司和印度影片、影人参与电影节相关活动。电影展映环节设置韩国、印度、新西兰影片展映单元,电影市场与澳大利亚电影国际合作署联合举办中澳电影合作论坛。

  (二)围绕“大师、大众、大市场”定位设置活动内容,固化电影节风格。本届电影节采取多种途径,邀约大师作品参赛,展映大师经典影片,聘请大师授课,举办大师论坛,集聚大师、致敬大师、培养未来大师;通过举办惠民专场、精品佳作赏析、明星主创见面、新片官方发布、走进大学校园、电影主题活动等,吸引大众、服务大众、引导大众;围绕“展示·推介·交易·交流”主题,整合电影企业、产业基地、行业组织多方资源,丰富和扩大国内外客户网络,深度挖掘供需双方需求,加强商业统筹策划,构建大市场体系,深化大市场运作,发挥大市场功能,进一步打造亚洲第一、国际领先的电影市场品牌。

  (三)开闭幕式在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隆重华美彰显古都底蕴。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作为2014APEC会议举办地,此次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为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闭幕式举办地。这也是自去年APEC会议后,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首次举办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会展中心主体建筑呈“汉唐飞燕”造型,与天坛建筑风格类似,与天坛奖“天人合一,美美与共”核心价值理念高度契合。

  (四)广泛邀约重量级嘉宾,首次设置电影节首席顾问。华沙、东京、洛迦诺、蒙特利尔、釜山等国际电影节主席、总监应邀参加本届电影节,多家人气剧组集体亮相。主竞赛单元评委阵容强大,七位评委中有五位国际评委。天坛奖评委会主席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担纲,其他评委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韩国、巴西等。邀请意大利著名电影评论家和史学家、电影史纪录片导演和编剧马可·穆勒担任电影节首席顾问,同时聘请其团队成员担任选片顾问。设置首席顾问,是北京电影节步入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历史性举措,旨在吸引更多更好的中外一流大片佳作参展参赛,进一步扩大北京电影节的行业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多部全球首映影片入围天坛奖主竞赛单元,影片质量进一步提高。前两届天坛奖入围影片质量虽然不错,但多数影片是在上一年度或在其他国家上映过,有的还参加了国际电影节展,对媒体和大众的吸引力不够。今年天坛奖评奖增加了全球首映影片入围数量,并举办多场首映式。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的吸引力、影响力比前四届有很大提升。

  (六)设立多个特别奖项,致敬大师,培育未来大师。今年是世界电影120周年、中国电影110周年,除天坛奖主竞赛单元10项大奖外,电影市场环节在现有“项目创投特别大奖”1席、“最具商业潜力奖”3席的基础上,与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合作,设立戛纳电影节“中国新影人基金奖”2席,获奖项目直接入围第68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进行项目推介、新闻发布、项目洽谈等活动;与美国电影协会(MPA)合作举办“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增设“MPA大奖”1席,获奖项目方由美国电影协会资助前往美国接受培训。北京展映环节新设“影评人推荐单元”,邀请国内外专业影评人,组成独立于天坛奖主竞赛单元的选片评奖小组,发掘国内外优秀新导演,同时选出510部优秀影片荣誉展映,鼓励青年影人。“注目未来”单元设立“国际青年电影人工作坊”,邀请中外知名影人带领、指导参节各国青年导演,共同进行项目创作。“华语电影新焦点”单元继续依托电影频道国家级专业电影全媒体平台资源,以“大数据”整合分析为基础,发布上年度中国电影市场重点大数据指数、影片综合影响力指标,发现、推介、扶持华语电影具有市场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七)电影论坛由专业机构承办,嘉宾量级、话题传播力大幅提升。电影论坛广邀电影界大师级嘉宾,围绕“电影合拍的提升与跨越”“大银幕时代的电影技术”“电影剪辑艺术的新思维与新观念”安排三场主题论坛及相关活动,分别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分公司、中国电影博物馆承办。论坛邀请世界一流电影企业CEO和中国电影产业领军人物,围绕电影艺术、技术和产业发展等,深入解读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共同分享全球电影产业在多产业合作、资本运营、电影技术创新、电影表达艺术等领域成熟经验,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八)完善电影展映单元,鼓励展映影片多元化。北京展映针对不同影片设立多个专题影展,延续开闭幕影片单元、大师作品展映单元、修复片单元、IMAX单元、系列电影单元、动画片单元和微电影单元等,新增经典京剧电影单元、影评人推荐单元、类型片推荐单元。在以质量上乘的主流电影为展映主导的同时,在影院排片和宣传上区别对待,保证纪录片、实验先锋电影、小众类型电影的展映数量和质量。《鸟人》《布达佩斯大饭店》《模仿游戏》《寒枝雀静》《依然爱丽丝》等近两年获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及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列入展映片单。微电影单元结合新媒体发展态势,以微电影网络展映活动为核心,在主要视频网站开辟专题页面,精选最新优秀微电影作品举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展映。

  (九)把握国际影展潮流,全面升级纪录单元。第四届北京电影节首次单独设立纪录佳作单元,引起国内外纪实影像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从本届开始,作为电影节相关活动项目的重头戏,纪录单元规格全面升级,在活动份量和重视程度上,与天坛奖评奖、北京展映等电影节七大主体活动并列,并特别授权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BIDC)承办20152019年纪录佳作单元相关活动。纪录单元举办评奖、展映、专业论坛,以及杂志客厅纪录片放映、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特别展映与观众见面会”、“青春的纪录”环太平洋大学生微纪录作品大赛颁奖典礼等专题沙龙活动。在电影市场增设纪录片专区和联合展台,尝试纪录片创意、提案和作品交易。

  (十)实施便民惠民举措,拓展群众参与渠道。电影展映片单通过电影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网络售票平台等分期分批提前发布,满足大众期待,方便订票观影。在展映场地的安排设置上呈现新变化:一是优化排片方式、突出主题放映,精选7家影院作为展映重点阵地,5家影院作为主题放映影院,主题放映影院每家开辟3-5个影厅放映类型影片,满足影迷集中观影需求;二是充分利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地理优势、专业优势,开展“进院校、进社区、进部队、进农村”等基层惠民活动,营造全民分享电影氛围;三是积极推动展映影片进高校活动,新增北大、清华、人大、北航等8所高校为展映点,吸引青年影迷,使高校展映成为新的票房增长点。同时,在电影节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四大视频网站开设电影节展映专题页面,展映专题网播节目,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发动影迷参与讨论,掀起观影热潮。

  (十一)电影嘉年华活动呈“一主三分多点”布局,助推怀柔影视示范区建设。电影嘉年华活动在怀柔雁栖湖景区设立主会场,在怀柔区星美今晟影视城、顶秀美泉小镇和燕城古街设立分会场,举办电影主题日、特效互动体验、主题展览、电影衍生品售卖等,提升怀柔影视示范区影响力。同时,加强与电影展映等主体活动互动,在北京市区放映场所及周边组织嘉年华系列子活动,使最广泛群众参与,营造浓厚电影节日氛围。

  (十二)电影市场主打“制片公司中心制”,展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借鉴国际知名电影节市场买卖双方以制片公司为主的经验,第五届北京电影节电影市场有针对性地邀约境内外制片商进行集中推介、展示,以促成合作、合拍和版权等全面交易。特别鼓励北京本地影视机构和公司积极参与,展商总数较上届实现10%以上增长。注重对国际资源的利用,增加国际知名和重点展商数量,拓展国际展商地域代表性,保持国际展商数占50%左右比例。

  (十三)市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积极促成版权交易。本届电影市场围绕招商展会、项目创投、行业对话、特约活动、市场放映、市场签约等活动,着力构建电影要素、项目创投两大专业交易平台,市场签约额预计110亿元,电影市场的平台作用和产业影响力、辐射力更加凸显。招商展会依托电影要素交易平台,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项目创投致力于为优质电影项目打造集投资、制作、营销、宣发于一体的综合交易平台,本届项目创投共征集创投作品455部,同比增长100%。行业对话设定2-3个系列议题,根据行业热门选取切入点,延展深化探讨,拓宽行业合作渠道。特约活动为中外电影机构和电影项目提供集中展示、商业推广和行业交流的机会。市场放映与电影展映活动共享资源,针对买家、展商需求进行定制放映,重点对往届创投、签约项目进行展示。签约仪式全力推广创投交易平台的孵化作用,重点推介大体量、具有行业引领意义的重点项目。此外,电影市场加大与各国电影机构的合作,加强与电影展映环节的互动,通过设立国家联合展位和主题市场放映等,为境内外电影公司提供更多的展示和洽商机会,积极促成版权交易。

  (十四)组织运行不断成熟,推动政府办节和社会办节有机统一。基于大都市电影节的特点,北京电影节充分运用首都电影资源,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国家队办节”模式,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家级电影机构均参与电影节组织工作。适应市场需求,电影节组委会借鉴国际一流电影节成熟经验,成立北京国际电影节有限公司,制定电影节“赞助招商管理办法”“招商代理暂行管理规定”等,采取财政定额补助与市场开发相结合方式,推动政府办节和社会办节有机统一,电影节自身造血功能和市场运作能力大幅提升,市场运营模式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