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亚洲的声音:“丝路十年 联想未来”特展背后的故事
4月18日中午12点,北京国际电影节抢票大战终于开启了,身在售票平台总部的我,真是兴奋又紧张。
想来,在电影资料馆做节目策划十五年了,而在北影节展映单元做策展人也足足干到了第八年,可每年到了这种时候,还是像坐在板凳上等待大戏上演的小朋友,对一切都怀有热情和新鲜感。
这,可能就是电影所蕴含着的无穷的魅力吧。
我在几年前的专著《幕味:重访影史和策展实践》曾经坦白说,能做上节目策划/策展人这份工作,一切都是“赶鸭子上架”,是因缘际会、时势使然。我没有留过学,又长期因为行政职务的限制无法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多走走看看,因而眼界是不够宽广的,策展方法是“纸上谈兵”的。
不开玩笑的说,如果未来AI技术普及了,我大概是蛮有职业危机感的那批。
但我也有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些非常规的、不知道是好是坏的经验总结:比如我的微信里有几百个影迷群,每天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见缝插针地陪影迷聊聊天,兼“放放风”,带带节奏——对此,我把它“理论化”地总结为:眼光要远,声量要大,以及,身段儿要软。
其中,这个“软”字是精华中的精华。它意味着要和观众们打成一片,亲如一家。不过,当然也要有原则和限度,不是无条件地对影迷意愿的服从。目前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影迷对于电影的兴趣,集中在大师经典和新片爆款上;如果一味屈就,把节目片单做成“大师开会”,只能让电影节变得“电影资料馆化”,失去了其呼应政策和引导产业的核心功能。
每年的“北京展映”最难抢票的大多是经典作品
而背对观众,完全以策展团队的自我意志为中心,那么在北京这种大都会观摩、多维共振的复杂氛围中,电影节的格局又会被做得太“小”了。
总而言之,对于承载了众多色彩和功能期待的北影节,处处充满了文化权利的博弈,策展工作者的核心本领,就在于修炼好“端水”的功夫,平衡好各方面的诉求。
影迷圣地:中国电影资料馆
我曾用“折中主义”来表述自己在北影节的这种策展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在一个节目当中,兼顾多方面诉求——从政府、产业、影迷和自我——即通过调配,尽量让各“利益攸关者”都能够满意。
从某种角度来说,北影节应该是既属于这个城市(文化名片),也属于观众(迷影精神),同时也是“我”自己的(策展观念)。
这听起来不难,实践起来却是极为的不易,也曾碰到不少挫折和沮丧。但很欣慰的,今年我们策展团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创新与突破,尤其体现在以“丝路十年 联想未来:电影亚洲连线”为代表的节目策划中。
“丝路十年 联想未来:电影亚洲连线”片单
北影节的策展主体性
没错,铺垫了半天,我要进入到今天“带货”的主要内容上来了。
电影节是一种西方舶来品的文化活动样式,当它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四处落地开花时,电影策展工作者往往都会首先面对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这个活动到底是要给谁看的?我们的定位是什么?
简而言之,我们似乎要从“戛纳”“柏林”所代表的的业内先进身上获得经验,又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经验,让我们的电影节和他们在形式面貌上“和而不同”。
我曾在拙论《谁持彩练当空舞: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策展实践与思考》(《当代电影》,2022年第6期)中总结北影节展映中所要体现的“四个服务”——即服务政策、服务产业、服务影人、服务影迷——而能够兼顾“四个服务”多维度需求的具体节目越多,北影节的主体性价值越能够得到伸张,其所天然携带的官方属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活动现场
而从节目样式上看,每年北影节的“特展”单元(即“特别放映”)因其与时政及国家意志关系的紧密连接,成为最能体现这种策展思考的内容。
过去我们曾策划过“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70周年”“冰雪冬奥”等特别应景的特展选题,去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们首次与香港国际电影节联手奉献了“光影浪潮 香港电影新动力”特别策划——这一策划由于良好的反响,在今年实现了接续。
华语力量:光影浪潮 香港新动力 片单
但与这些专题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今年的“丝路十年 联想未来:电影亚洲连线”并不是上级直接交办的“命题作文”,刚开始也没有外部合作方进行推动,而是完全基于某种源自内心的驱动力和使命感来勾画设计的。
我们从宏观角度来构思,2023年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十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大概不少人都能想到;但更重要的在于,“丝路”倡议提出的这十年日益凸显出一种属于中国的理念和价值。
截至2023年1月,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这其中,大量的国家及经济体都已和中国成为了彼此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借由丝路的延伸,经贸的拓展,一种“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丝路地图
而2021年9月以及2023年3月相继出炉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更进一步申明了中国在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观点与主张。
我们过去常听到“讲好中国故事”这类说法,有时候会狭隘地把“中国故事”理解成“我们自己内部的故事”。
实际上,让世界更好地听见中国的主张和声音,凸显中国价值,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因此,把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优秀作品,按照有意味的形式进行编排呈现,这即是北影节“特别放映”板块独特属性的存在。
电影艺术价值固然重要,而对其编排呈现的过程,同样是成败的关键。
“电影亚洲”意识的融入
我们把策展的方向定在“纪念丝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没有问题,但在选片实操中,“丝路”范围实在过于宏大(超过150个国家和经济体),如果全面撒网,单单这个“特别放映”的体量就会大到无法想象。
因此,另一个重要概念“亚洲”就此浮上台面。
把目光放在亚洲,首先有地缘的意义。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按照国际基金组织IMF的估计,2023年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冠绝全球,远高于美国及欧盟等已开发国家/经济体。但正是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平心而论,国人(也包括我个人)实际上既熟悉且陌生。
“电影亚洲”的代表:张律《福冈》/《白塔之光》
我们提到纽约、巴黎,大概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但真能说出中亚几个斯坦国的区别,或者搞清楚也门、黎巴嫩的区域位置,大概也是不容易的。
国际话语权的长期失落,让亚洲对我们而言,声量远远不足。
而从去年年末,中国所陆续参与各类国际大型外交活动,如上合组织、G20、APEC各种峰会,以及今年新年伊始,各国元首陆续访华,亚洲国家在此间凸显的形象与力量都令人记忆深刻。
我们策划“电影亚洲连线”这个专题,就是要通过电影这种最直观感性的大众媒介,让影迷朋友们真正地“看见”亚洲。
其次,把目光放在亚洲,有历史与产业的动因。之所以是“电影亚洲连线”,而不是“亚洲电影连线”,其核心意义在于,基于地缘和文化的亲近性,亚洲国家区域间的电影合作是有理由更进一步的。
这种合作制片的样态——即“电影亚洲”——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就曾一度在东亚区域蔚然成风。比如今天的韩国映像资料院里,便珍藏着失去声轨的珍稀档案:五十年代由中国香港与日本、韩国合拍的爱情电影《异国情鸳》(1958);而1954年开启的“亚洲影展”,更是促进“电影亚洲”形成的重要推手。
《异国情鸳》剧照
经济要往来,文明要互鉴,千万不要小看电影节整合创作与发行的力量。
因此,在此次“电影亚洲连线”中,我们可以看到,《花路阿朱妈》由新加坡与韩国合拍;《对鱼的布道》有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的资金;《家庭负担》有也门和沙特的资金;《他的自传》更有来自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卡塔尔等多国拍摄资金的力量。
《他的自传》剧照
我们策划这个专题,目的就是向影迷朋友展示丝路亚洲国家互融共通的积极图景。
最后,把目光放在亚洲,有北影节和电影资料馆策展团队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使命。国内电影节展中凸显“亚洲”的单元设置,其实不少:上影节有“亚洲新人奖”,海南岛电影节去年新设了“亚洲新生代”单元……北影节虽然在定位没有明确“亚洲”,但是实操中,我们发现最受影迷观众欢迎且能做出产业影响力的,往往还是亚洲“风景这边独好”。
比如我们过去在“焦点影人”单元所选择的是枝裕和、阿米尔·汗、陈翠梅、滨口龙介,以及今年在“大师回顾”“焦点影人”中邀请来的杨凡先生、陈哲艺导演无不是如此。
是枝裕和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影节提倡“天人合一,美美与共”。在实际策划中往往尤其凸显“亚洲优先”,这正是北影节背后的中国在地理、文化、经济、思想及价值观等全方面能量的投影。
因此,当我们在策展中把“丝路”与“电影亚洲”碰撞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颇具策展主体性价值的电影节板块呈现。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单元最初被我们命名为“丝路亚洲连线”的原因。
策展人要做好服务员的角色
以上所谈的,大多是策展理念形成的过程与想法。但对于影迷而言,能看到优秀好看的电影才是最关键的所在。
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选片邀片上。丝路十周年,似乎从直觉上看,选十部电影最为十全十美。但十部影片的选择过程中,也是充满各种波折和挑战的。对此,我想负责本单元的年轻节目策划李祎然应该最有感触。
在三个多月的选片邀片过程中,祎然大概前后找来了六七十部在各大电影节亮相或即将首映的丝路国家电影。有的时候,为了联系到某个片方,她需要熬夜电邮、辗转三四道关系进行打听;当然有时候,也会有意外得到的惊喜:比如哈萨克斯坦的《设局》,便是我们要邀请另外一部电影时偶然获得的佳作;以及蒙古电影《秋丰满月时》,北方近邻今年的冲奥电影,也是在洽谈《对鱼的布道》时获得的样片。
《秋丰满月时》剧照
当“丝路电影主题”明确后,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确保每一部电影都不是凑数,而是真正精彩,真正有为北影节观众奉献的价值。
按照“折中主义”的选片思维,我们也配合选择了《片场风云》《下一个素熙》这样的年度爆款,和《他的自传》《璀璨的灰烬》《莱昂诺狂想曲》这些年度最优秀的亚洲电影共同呈现。
为了确保我们的选择是有代表性的,我曾专门就此请教过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资深总监王庆锵先生、节目策划阿烈先生、中国台湾资深的艺术电影发行人黄茂昌先生、马来西亚的陈翠梅导演、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李菁华等各界友人给我们推荐影片,大家几乎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他的自传》《花路阿朱妈》……
《花路阿朱妈》剧照
当然在选片中,也会出现一点小插曲。比如我们原本邀请了泰国电影《你与我和我》,但这部非常可爱的新作后来也被同行看中,邀请去了北影节“注目未来”竞赛单元;以及,本来已经锁定了一部在鹿特丹电影节首映的土耳其明亮小清新,后来片方却“不讲武德”、“跳票”去了别的电影节。
每每遇到这种事,都把祎然急得直挠头,面对电脑碎碎念着“十部丝路亚洲片凑不齐十部咋办”,感觉整个人几乎都到了快魔怔的阶段;而电影节日益地临近,策展选片面对得各种突发情况,也让我血压波动,最终头昏脑涨、无奈进了北大医院。
《你与我和我》剧照
终于各种方案遴选,千辛万苦搞定了选片,我们还需要面对电影节组委会的首肯。对此讲真,我最初多少还是有点紧张的,生怕这些看起来略显生僻的影片让人觉得不够“璀璨”、“耀眼”。
就在此时,我的最大幸运来了!这也是我在本文中,最需要真诚感谢的北影节合作伙伴——联想集团。一直以来,联想集团都很关注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层面的交流,在文化领域也希望能够为全球多元交流构建桥梁。
恰巧因为我经常在各个媒体平台积极“吆喝”,“卖力”推荐各种精彩的亚洲国家的电影;被联想集团注意到,他们通过朋友找到我,对电影资料馆业务的技术支持(特别是电影修复、电影教育等工作)颇感兴趣,同时还咨询我是否可以和我在今年的北影节中,一起做点什么。
我似乎看到了曙光,坦白说,也怀揣着一点点小私心,马上和联想集团负责该事项的同仁们紧密沟通了起来。很快,他们就锁定“丝路亚洲连线”单元与北影节展开合作——事后我想,或许这正是因为策展专题背后所承载的各种丰富内涵,和联想集团作为知名跨国企业的定位十分匹配吧。
百老汇电影中心“联想主题影厅”
因为在我们逐步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拥有全球化基因的联想集团正是当之无愧的企业代表。
它拥有广泛的业务和市场,不仅全球供应链建设、研发布局、服务网络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145个签约国家,员工构成也同样多元复杂。在公司治理中融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开放包容的中国智慧和价值观,不仅充分展现出中国文化自信,同时为全球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以及跨文化的融合发展,贡献着来自中国企业的方案和智慧。
联想集团欧洲首个自有生产基地——匈牙利工厂
以上这些,和北影节今年“光影共享,文明互鉴”的主题刚好一致。
在业务上,“联想“不光一直在默默关注、支持丝路国家,此番更主动“拥抱”北影节,以呈现联想独特的价值。这份双方心灵上的契合,不也正是一次相当完美的“连线”吗?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刚刚不久前李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中,专门提及要“推动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而开放包容正是在这个不确定的变革时代,引导我们走出迷雾的力量。
因此,经过商讨,我们将“丝路亚洲连线”的名字略作调整,把“联想”二字融在标题之中——“联想”是名词,也是动词;是品牌,也承载我们共同的期待——这就有了最后确定的“丝路十年 联想未来:电影亚洲连线”专题。
“丝路十年 联想未来:电影亚洲连线”专题
就在电影节开票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个专题中很多影片都得到了影迷积极的响应;馆领导在食堂进餐时,也尤其展现出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这也坚定了我们未来把丝路亚洲电影这一领域明年继续深挖的自信和动力!对此,我也由衷地希望,“联想”未来可以继续把对我们的支持进行到底,哈哈。
记得,著名电影节前辈马可·穆勒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电影节不仅仅要为艺术家服务,也不只是为影迷服务,“电影节应该是为所有人服务”——包括管理者、电影人、发行方、赞助方等等。这使得优秀的电影策展人,不光要懂电影,还要学政治。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性格乐观活泼,是我们的必然人设。
简单一句话,做电影策展人就是要充当好服务员的角色。为所有人服务,为电影服务。
想来,原本蛮社恐的我,经过这些年的磨炼,我真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我感恩单位的培养,影迷的关照,以及“联想”这次参与北影节给我注入的来自外部的自信和动力。
在此,谨代表自己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北影节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让我们期待2023年中国首个国际电影盛会的圆满启动。
相信,我和北影节的缘分,还会在下一个“丝路十年”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丝路十年 联想未来:电影亚洲连线
《花路阿朱妈》
Ajoomma(2022)新加坡/韩国
导演:何书铭
陈哲艺监制的新加坡冲奥佳作,跟随阿朱妈的旅程,领略属于亚洲的情感与友谊。
《璀璨的灰烬》
Glorious Ashes(2022)越南
导演:裴硕专
迷人的东方世界,诗意的爱情絮语,斩获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热气球奖”。
《璀璨的灰烬》剧照
《他的自传》
Autobiography(2022)
印度尼西亚/波兰/德国/新加坡/法国/菲律宾
导演:马克布尔·穆巴拉克
年度最受瞩目的亚洲新生代导演作品,在纯熟的黑色电影气质中,审视印尼的社会历史,获威尼斯电影节平行单元费比西奖。
《莱昂诺狂想曲》
Leonor Will Never Die(2022)菲律宾
导演:马蒂卡·拉米雷斯·埃斯科巴
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创意精神奖得主,充满想象力与迷影精神的菲律宾女性导演佳作。
《莱昂诺狂想曲》剧照
《片场风云》
World War III(2022)伊朗
导演:哈曼·塞耶迪
2022年最不容错过的伊朗电影,人类世界的犀利寓言,斩获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奖。
《对鱼的布道》
Sermon to the Fish(2022)
阿塞拜疆/墨西哥/瑞士/土耳其
导演:希拉尔·贝达罗夫
入围洛迦诺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阿塞拜疆神作,在电影语言的极致实践中,思索人之生存与精神境况。
《设局》
Scheme(2022)哈萨克斯坦
导演:法尔哈特·沙里波夫
柏林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评审团大奖得主,难得一见的哈萨克斯坦少女青春图景。
《设局》剧照
《家庭负担》4K
The Burdened(2023)也门/苏丹/沙特阿拉伯
导演:阿米尔·贾马尔
也门入选柏林电影节首作,动荡时局下的“气球”故事。
《秋丰满月时》
Harvest Moon(2022)蒙古
导演:阿玛尔赛汗·巴金尼阿曼
IMDB高达8.7分的珍稀蒙古电影,细腻的情感叙事与绝佳的草原风光,呈现无与伦比的大银幕体验。
《下一个素熙》
Next Sohee(2022)韩国
导演:郑朱莉
年度爆款韩影,聚焦残酷的社会议题,照见职场女性的共同命运。
《下一个素熙》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