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揭秘光影魔术: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推出电影公开课系列活动
  自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火车进站》以来,电影从最初不足一分钟的影像,发展为今天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这一历程不仅依靠电影史中诸多文艺思潮理念的翻涌碰撞,更离不开那些将理念可视化的具体工种技术。它们是构成电影视觉画面的重要基石,银幕上的每一帧都是他们集体智慧的体现。
  电影公开课宣传片
  在世界电影迎来130周年诞辰、中国电影迈入双甲子之际,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推出电影公开课系列活动,聚焦美术、摄影和表演三大电影核心工种。这三个工种既彼此独立又紧密衔接,共同诠释了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独特魅力。
  ▌电影美术公开课:以东方美学创造梦幻世界
  电影美术是包罗万象的,每一帧画面中所见的一切,都与美术息息相关,涵盖了场景设计、角色造型、道具设计等多个方面。电影美术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技术与文化的双重变革。从默片时代的手绘幕布、简易道具,到数字时代的三维建模、虚拟制作,技术的迭代不断拓展美术设计的可能性。而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美学也始终参与其中,在银幕上形成了独具东方韵味的美术力量。
  
  霍廷霄(右一)工作照
  本场电影美术公开课邀请到在东方美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两位电影美术大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霍廷霄以及中国香港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视觉艺术家叶锦添。他们将从自身从业经历出发,探讨美术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视觉设计中的传承路径与创新方法。
  
  叶锦添(左二)工作照
  在华语电影的视觉谱系中,他们是两位举足轻重的造境者:霍廷霄开创了中国电影美术史中的色彩叙事体系。他在《英雄》中建立的红蓝绿三色江湖,不仅是视觉奇观,更将色彩从装饰性元素提升为叙事语言,是中国电影美术的里程碑式创新。叶锦添则以东方美学的现代表达见长,致力于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影像中的创新呈现。他在《卧虎藏龙》中将传统水墨意境融入电影场景设计,重新定义了武侠电影的视觉风格;在《封神三部曲》等作品中,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服饰的研究性还原,为历史题材电影建立了新的美术标准,赋予传统美学新生。他们共同证明电影美术绝非简单的场景再现,而是融合历史考据、艺术想象与技术实现的创造性实践。两位电影美术大师的首次对谈将会是一场关于东方视觉美学的终极解码。
  
  《英雄》美术模型
  在本场电影美术公开课中,霍廷霄与叶锦添二位大师将为观众讲述电影美术创意理念的生成过程、电影美学视野的建立拓展,以及片场实际操作中的关键技巧与创新方法。
  
  《封神三部曲》场景概念设计图
  ▌电影摄影公开课:用镜头讲故事,用光影写人生
  摄影机如同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捕捉着电影中的每一个瞬间,记录下那些充满魅力却又稍纵即逝的画面。从粗粝的黑白两色中起步,随着技术之发展,色彩开始在胶片上流淌,宽银幕亦拉开了更广阔的叙事画卷……当数字时代降临,摄影机不再囿限于三维物理法则,影像开始尝试挣脱现实束缚,在虚拟与真实之间寻觅到了新的语言。
  
  鲍德熹(左二)工作照
  本场电影摄影公开课邀请到中国香港摄影师鲍德熹。他将围绕电影摄影的技术职能及其数十余载的创作经验展开讲述。作为首位且迄今唯一一位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非美籍华人摄影师,他的镜头跨越了喜剧、动作、武侠、爱情等多种电影类型。从中国香港传统制片体系的学徒时期,到闯荡好莱坞的工业体系阶段,再到新的合拍片时代,他用四十余年的光影实践,见证了电影摄影技术的发展变迁。
  
  鲍德熹(右二)工作照
  在20世纪90年代的武侠电影风潮中,他深耕于东方美学探索,以《卧虎藏龙》惊艳世界,使得21世纪初的武侠电影进入了“影像诗学”主导的阶段;接下来的类型电影融合,他引入舞台化、戏剧化的多元影像表达方式,创作出《如果·爱》《繁花》等视觉丰富、颇有都市情调的作品;再到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他在《蛟龙行动》中采用高精尖技术进行水下拍摄。 
  
  《繁花》剧照
  鲍德熹不曾被类型束缚,也从不将技术视为目的。他常说:“对我来说,摄影不是简单的技术活,而是用镜头讲故事,用光影写人生。”本场电影摄影公开课,他将为观众深度解析当下数字时代的摄影技术革新,揭密镜头背后技术逻辑与光影调度的奥秘。
  
  《卧虎藏龙》剧照
  ▌电影表演公开课:诠释电影的情感内核
  表演是叙事的承载者,是赋予叙事鲜活生命力的关键。一部没有演员精彩表演的电影,即便有着精妙绝伦的剧本、美轮美奂的场景,也会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难以触动观众的心弦。
  
  《和平饭店》剧照
  本场电影表演公开课的主讲嘉宾陈数,兼具戏剧、影视艺术的丰富表演经验。从陈数的跨界表演中,我们可以发现,表演艺术会因不同艺术特性而呈现出独特的创作规律,亦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在戏剧舞台表演中,演员需要在固定时空中,以外化的肢体与台词,将情感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峰爆》剧照
  影视表演则不同,需要借助镜头这一媒介才能抵达观众。正如陈数所说:“你的五官、你的呼吸、你眼神的细微变化,甚至你涨得通红的肤色的改变,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一点不确定都是不行的。”在《铁梨花》《倾城之恋》《和平饭店》等作品中,她将人物动作与舞蹈经验相结合,在穿衣动作、手部运动等细枝末节之中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最深处的心理状态。近年来,她更是不断突破自我:在《峰爆》与《长安道》中,分别塑造了运筹帷幄、勇赴一线的基建工作者与“蛇蝎美人”林白玉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
  
  《长安道》剧照
  本场表演公开课上,陈数将系统讲解表演的创作方法,让观众们深入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中表演的独特之处,分享演员如何协调身体、塑造角色,如何用思考、情感与艺术审美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
  
  陈数参加第十四届北影节
  电影,是无数双造梦之手共同捧起的光,是集体智慧共筑成的综合艺术。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公开课将以全新系列活动揭密电影行业的创作模式,从光影勾勒的梦幻画卷,到镜头捕捉的灵动瞬间,再到角色诠释的灵魂碰撞,我们邀您共同踏入电影艺术的殿堂,领略电影美术、摄影、表演三大工种的匠心独运,感受每一帧影像背后的艺术温度与创作力量。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公开课将在官方独家售票平台猫眼进行售票,近期电影公开课活动页面将在猫眼上线,敬请关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