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第三批作品公布

发布时间:2025-04-11
  在电影发展的130年中,朝夕迭代的技术与朝夕相伴的光影互为照亮:从无声到有声,从胶片到数码,从古典的叙事技法到多维的虚拟现实,影像的疆域正在不断扩延。电影正跨越银幕,迈向更广阔的沉浸境域,在实体或虚拟的大小视界中,丰富着“电影的星系”。本届单元分为“无界影院”和“沉浸空间·无界影像”两大板块,其中“沉浸空间·无界影像”包含16部艺术家作品和17部“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高校主题创作”,以下是“高校主题创作”的作品介绍及精彩看点。
  环幕以其包裹性的视觉场域,成为重构影史与记忆的理想载体。借助生成式AI,《2001: AI漫游》再写游戏美学与科幻影史,《火车进站》让一段意外化为技术寓言,《AI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呈现西方使者的精神漫游。《大都会》以先锋设计激活百年影像的机械灵魂,《大幻影》借战争探讨敌我对立的消解与人性共鸣,《山丘上》让平面叙事升维成跃动的虚拟景观。当《文明编码》追问影像如何塑造文明虚实,《鸽子剧院》用隐喻解构了都市生活的重复性。
  三折幕以空间的并置,推动观众与作品的深层对话。《回南天》《七十二空间》聚焦地域特色,数字化重构岭南氛围;《墨影流光》以墨滴晕染动画美学的嬗变。《意识超限》打破线性时间逻辑,而《完美电影》则邀请观众在非常规画幅中剪辑叙事。《阈限梦》用超现实主义拼贴童年与梦境,《我们终将抵达》则复归火车的意象,展现时空的流动与交错。
  除了上述形态,青年创作者还带来了AR与更具开放性的作品。《无声》《杨生阴衰》《寻枪!》《椅子上的枪响》运用多样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解构权力符号、重构记忆图景,在虚实交错的场域中开辟出新的叙事维度。《月球私有化》结合多种媒介,将月亮作为创作母题,以数码为路径,重返古老传说和人类向往。
  “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高校主题创作”的作品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形成了一幅技术锐度与人文沉思交织的创作星图。青年创作者们正以媒介为刃,剖开过去与未来,显露对电影本质的哲学思考,共同开拓未来叙事的无界疆域。现在,让我们从电影出发,一同跟随他们的脚步,迈向充满想象力的沉浸之旅。
  “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高校主题创作”作品及看点:
  2001:AI漫游
  2001: An AI Odyssey
  吉笛|2025|4分34秒|北京电影学院|环幕
  《2001:AI漫游》是一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影片,影片以2000年初产生的各种电子游戏为灵感,带观众进入一场古早美学的漫游。影片参考致敬多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或相关联的电影,并进行创作,试图串联剪接科幻电影的发展时间线并与人工智能的创作手段进行呼应,以此呈现一场“梦核”式的科幻漫游。
  推荐词:跟随人工智能的镜头进入AI科幻电影的游戏世界,漫游于世界电影与中国电影发展的百年时间线。
  AI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AI
  二进制小组(谭淦泉 张浚琪 何嘉维 范乐镱 何子振 王培生 王智 钟佩珊)|2024|5分01秒|广州美术学院|环幕
  本作品以有着多元文化的澳门为主题,以传教士“利玛窦”为原型,并运用AI在数据世界中再造视觉景观。通过数字化跨时空的想象,跟随利玛窦游历于过去、当下,和未来之中。“他”既是孑然一身的西方使者,也代表着生活在现代澳门的芸芸众生,行走在历史的记忆符号构建的宫殿,又流动于永恒无限的数字想象时空之中。
  推荐词:当AI利玛窦漫步在数据重构的澳门,四百年的时光在算法中交织,展开了一次数字与历史的对话,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奇遇。
  大都会
  Metropolis
  朱俊博|主创团队:王雅洁 邓庆中 祖莫清|2024|2分16秒|中国美术学院|环幕
  《大都会》是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执导的科幻巨作,无论是视觉景象、影片立意还是摄影剪辑都是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里程碑。本片头立足于默片《大都会》的内容文本,以电影所处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为基底,将影片内各场景和剧情线元素进行拆分组合,以现代化的手法凝练剧情重新演绎,致敬这部影史百年经典的科幻鼻祖。
  推荐词:作品以科幻电影《大都会》为母本,用德国魏玛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将电影内容进行拆分组合,以图形动画的方式凝练剧情重新演绎片头。致敬经典,同时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
  大幻影
  The Grand Illusion
  邵泓晔|2024|6分40秒|中央美术学院|环幕
  《大幻影》根据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真实战役葛底斯堡战役改编,讲述了北军神射手与负伤的南军士兵在决战前夜的战场上相遇,在互相了解中打破阵营对立的幻影,运用彼此拥有的信息和手段携手提前结束战役的故事。
  推荐词:作品将电影的镜头运动引入静止的漫画画格,用漫画的方式创作电影,是漫画与电影媒介融合的一次尝试。原采用滚动式翻页交互还原漫画阅读体验的本作品,现采用电影放映的形式展出,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鸽子剧院
  Pigeon Theater Presents
  王歆童|2024|3分22秒|中央美术学院 / 帕森斯设计学院|环幕
  《鸽子剧院》是一座运转于虚拟空间的微缩社会剧场,灵感来自曼哈顿联合广场。尽管穿梭于广场中的角色各不相同,其中发生的事件却如剧本般日复一日地重现。剧场由“鸽子”引导观众进行超现实的广场体验,以奇异的视觉隐喻对社会系统中的“重复”进行反思。鸽子作为高度参与人类生活的观察者,带领观众在探索中发现生活本质。
  推荐词:欢迎来到鸽子剧院,无论是头一次来还是老观众,这里都安排了只为你开放的演出,现在就出发吧,让这座剧院重焕生机。
  回南天
  Southern Return Dampness
  刘雯媛 马颖琪 聂志扬|2024|3分54秒|广州美术学院|三折幕
  每当春冬交替之际,南方地区乍暖还寒,雨水混合着雾气像一团朦胧的素纱笼罩在世间,这便是回南天。我们以具身认知为设计理念,利用数字技术活化回南天这一地域文化印象,通过涟漪、氤氲、雨、霉迹、山雨后、寒暖流这六幕,结合三折幕让观众更好地沉浸于潮湿的情境,使身体与认知融入回南天的朦胧氛围中。
  推荐词:作品以气象现象“回南天”为主题,提炼回南天的最显著的视听印象,整合认知、情感、环境经验转译为感知意象,保留地域文化特质,通过类电影的叙事,将回南天从自然现象升华为心理与空间的双重符码,赋予气象情感深度。
  火车进站
  The Arrival of a Train
  刘雨秋|主创团队:单调影像小组|2025|4分27秒|北京电影学院|环幕
  《火车进站》是对卢米埃尔兄弟经典短片的AI重构之作。故事聚焦一位匆忙赶路的放映员,阴差阳错与小丑调换了木箱,导致珍贵的放映设备流落他手的意外事件。在紧张的十分钟倒计时中,他奋力追回箱子,却在最后一刻意外摔落机器,让胶片在火车站墙上投射出《火车进站》的画面。
  推荐词:当放映机的齿轮在偶然中转动,1900年的火车再次驶入数字时代的站台——这是一场跨越120年的光影对话。作品是对卢米埃尔兄弟经典短片的AI重构,以现代技术重新诠释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墨影流光
  Ink, Shadow and Light
  刘雨杨|主创团队:刘嘉怡 王冰辉|2025|3分|北京印刷学院|三折幕
  作品从一滴墨点于白纸晕染开篇,生动演绎中国动画百年历程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1920-1940年代为萌芽期,水墨动画技法为中国动画民族美学打下坚实基础;1950-1970年代是黄金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大闹天宫》,树立东方动画的经典标杆;1980年代至今为创新期,众多动画作品融合数字技术,实现商业与艺术的突破。
  推荐词:作品以一滴墨为主角,当这滴墨水滴落在白纸长卷之上,中国动画百年的历程就此晕染开来,观众将跟随这滴墨痕看到中国动画的百年历程由萌芽期推动至今,将历史推入这幅长卷,和观众一同向未来探索。
  七十二空间
  72 Dimensions
  王继辉 周璐琳|2024|3分12秒|广州美术学院|三折幕
  本作品聚焦广东特色邻里关系,以湾区地标建筑为载体,结合门牌号、门、窗等视觉元素及地域特色声音,数字化再现湾区城市文化风貌。通过数字艺术形式,展现新时代和谐邻里关系的设想,唤醒大众对湾区人文精神的记忆,并深化对新时代湾区的认知与想象。
  推荐词:作品以门牌号、门、窗为视觉符号,融合粤语叫卖声等在地化声音素材。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将骑楼、CBD等地标虚实交织,解构传统院落与现代社区的疏离感,唤醒湾区人文记忆的当代想象。
  山丘上
  On the Hill
  邹卓越|2025|3分38秒|天津美术学院|环幕
  本作品依托环幕与裸眼3D技术,以电影为核心隐喻,构建了一座虚拟山丘上的流动景观,映射电影从银幕叙事到多维探索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视觉景观中寻找影像发展的新方向,以开放的态度探索沉浸式影像如何塑造现实感知并影响主体性建构,并试图在影像消费与创新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推荐词:以电影为隐喻,构建虚拟景观,映射沉浸媒介对现实感知的重塑,质疑信息过载与感官消费的奇观化趋势。
  完美电影
  Perfect Movie
  孟祥龙|2025|6分23秒|中国美术学院|三折幕
  《完美电影》是一部画幅为16.66:1的固定长镜头电影,由于特殊的画幅,促使它无法进入现存影院播放系统,从而连带出对它存在的拒绝。影片规避了情感渲染,只有事件与看似漫无目的角色,而观众成为剪辑师,被迫游走在展示空间中寻找他的视点……
  推荐词:行走的位置替代了剪辑点,视点与漫无目地的人群相互交织,一束光仿佛在观照这一切。
  文明编码
  Civilized Coding
  叶书华 李泽轩|2025|4分27秒|北京交通大学|环幕
  作品主要讨论人类文明进程中,信息媒介的迭代,电影作为影像媒介对人类带来的深刻影响力以及电影这种媒介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形态。人类通过电影媒介构建出一个个超越现实的虚幻世界。最终落点为人类文明从无到有在归于虚无的哲学主题。引发观众对艺术、科学以及哲学的多维度思考。
  推荐词:作品主要讨论人类文明进程中,电影作为影像媒介对人类带来的深刻影响力以及电影这种媒介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形态,带领观众在电影史的宇宙中遨游。
  我们终将抵达
  We Will Arrive
  周梓璇|2025|3分39秒|北京电影学院|三折幕
  《火车进站》首映时观众曾落荒而逃,正如今日 AI 生成影像带来的冲击。我们身不由己地踏上这趟技术变革的列车,它承载着人类的焦虑与憧憬,加速度驶向未知的远方。火车作为运动影像的原型,如同电影,将乘客与观众传送至全然不同的世界。本片所有视听元素均由 AI 生成,并借助三折幕的空间结构,在运动与静止的共时中,展现时空的流动与交错。
  推荐词:当AI以24帧的像素重构1895年蒸汽轰鸣的震颤,三面银幕如车厢般在错位与同步之间折叠时空——观众站于中央,成为一切相对运动的坐标原点。
  意识超限
  Hyperconsciousness
  程斌 洪韵 侯磊|2024|1分30秒|中国美术学院|三折幕
  在意识超限视角下,虚拟影像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或人造世界的模拟,它超越了传统感官界限,转向一种高度沉浸的意识体验,创造出多重现实的投影,使得个体可在多维度“可能世界”游走。虚拟时间不再局限于并行或线性结构,而是以多层次、多时态的方式体现时间流动的相对性,使得个体可以感知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无缝交织。
  推荐词:这是一部能让哲学在视觉中沉浸、意识在未来中游走的实验影像作品,邀请观众感知意识如何在虚拟投影中折叠、延展与再生。
  阈限梦
  Liminal Dream
  张普|2024|3分54秒|广西师范大学|三折幕
  《阈限梦》的创意源泉,源自那些深植于心的童年回忆与光怪陆离的梦境。作者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这些梦境逐一呈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推荐词:在坍缩的童年走廊,窥见梦与现实的裂缝。
 
  月球私有化
  Privatization of the Moon
  C.Y.D.(易竞坤、段峥、陈姝妹)|2025|时长可变|综合媒介(回收电器、灯光装置、数字影像)
  白南准说过“月亮是最早的电视机”。曾几何时,当我们抬头,无论是帝王还是乞丐,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片自然编码的月光。当卫星上天,飞船登月,人类对月亮的视觉变得不再平等,蟾宫、玉树、桂花树被当作奇谈怪论而被驱逐。那个拥有视觉特权的,坐在监视器面前的人,并不比我们看见得更多,而只是看得更近,他不断地逼视,凝望,直到月光在 CMOS 传感器上溃散为摩尔纹。
  推荐词:该装置通过透明盒体囚禁月球模型,以摄像头链条构建了一个视觉的权力闭环。地面电视显示的终端影像,既揭示了技术凝视如何将原本温情默默的文化意象转化为冷冰冰的数据图像,又强迫了观众面对双重困境:他们既是被监控的对象,又是维系监控系统运作的主体。
  无声
  No Voice
  张博晟 张妍 乔德铭 胡文曦|2025|10秒|天津美术学院|AR海报
  在时代洪流的起伏中,爱意绵长和无私牺牲的殉道者,陆续凝炼并寄出代表自己人生的阶段的信件,向爱慕的人献花,而两人生活线的相交一切为偶然所得,跨越时间,在肆意生长的倾慕中义无反顾,无所谓执念与桎梏,燃尽自己冲向深渊。
  推荐词:AR重构茨威格时空,以信为舟穿梭虚实。观者化身"陌生女人",触碰宿命震颤。静默场域中,倾慕化作触觉诗学,在时代褶皱里漾开永恒的悲剧涟漪。
  杨生阴衰
  Thriving in the Absence of Light
  王佳一|2025|10秒|天津美术学院|AR海报
  邪与正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是压抑和岌岌可危的状态下的博弈,一棵小树苗顶起上方巨物,表达顶着巨大的压迫艰难但仍有力的生长。整个画面都是无色的,只有这棵小苗是有色的,通过这种体积和颜色上的对比,传达出即使在某个时刻,邪与正之间虽然力量悬殊,却并不是毫无胜算,它将持续反抗压迫,巍然生长冰封是岌岌可危的那个瞬间,巨型的树根淹没于水底,若隐若现。这种利维坦式的物体在此象征着“正”的权力结构,虽不见天日,但在黑暗无法触及的地方,正义的力量从未停止生长。
  推荐词:以AR为媒介,通过巨物与幼苗的反差,将观者带入一场力量悬殊的博弈。在黑暗无法触及之地,正义以自己的方式悄然生长。
  寻枪!
  The Missing Gun!
  陈铭荟 覃乾峰|2025|50秒|天津美术学院|AR海报
  作品《寻枪!》通过第一视角进入角色的意识迷宫,在变形空间与游离现实的物象中展开一场关于记忆与幻觉的沉浸体验。
  推荐词:观众通过影像触发,进入以“日记”为线索的空间图纸,逐步唤醒隐藏的三维迷城。每一次探索,都是对记忆碎片的拾取,也是在错位空间中寻找自我的旅程。在虚实之间,观众将以第一视角进入角色马山的心境,一步步逼近那个始终悬而未解的问题。
  椅子上的枪响
  The Narrative Poem of Bullets
  戚子茜 郑璇烨 吕奕瑶 田昕雨 曹瑛格|2025|10秒|天津美术学院|AR海报
  作品以超现实主义的风格隐喻权力系统的荒诞性。高对比的红黑配色和密集的线条使压迫感强化,属于两方势力的大手和百姓的手臂相互牵连拉扯,我们旨在探讨,这场博弈中革命、权力、人性三者的关系。
  推荐词:解剖电影视觉元素辅以荒诞的影像语法,将革命,权力与人性的动态博弈暴露在对抗天平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