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15周年·天坛映像:当我们再次团聚、相见,为前路打气

发布时间:2025-04-12
  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迎来了它的十五岁生日。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事之一,北影节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佳作,更成为连接全球电影文化的桥梁。十五年来,北影节始终坚持“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理念,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也为世界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值此重要节点,“天坛映像”单元特别精选了八部风格各异的历届“天坛奖”入围影片,它们或曾斩获殊荣,或因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引发广泛讨论。这些作品不仅是北影节十五年历程的缩影,更是电影艺术无限可能的见证。
  日暮
  Sunset
  2018
  看点:第九届北影节“天坛奖”最佳导演,诗意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拉斯洛·奈迈施是当代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也是今年北影节“注目未来”国际评委会主席贝拉·塔尔的弟子。他的作品常常聚焦于历史题材,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性获得广泛赞誉,曾凭借处女作《索尔之子》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第8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第7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日暮》是他的第二部长片,影片将带你穿越回到20世纪“一战”前夕的布达佩斯,跟随一个名叫艾瑞斯的女孩一起在旧日的城市穿梭游荡,寻觅真相。
  一出道就惊艳电影界的拉斯洛,在这部《日暮》中同样为我们开启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美学盛宴。贵族们精巧绝伦的帽饰、女帽商华丽优雅的褶裙、布达佩斯车水马龙的斜街、35毫米胶片打造的油画般的质感,共同印证了拉斯洛的那句“这是一个非常梦幻的时期。”它延续了《索尔之子》的美学风格,几乎全片都采用了浅焦摄影,让观众一路跟随女主角的视角,重回欧洲堕入黑暗前的历史现场,一起在迷宫中穿梭游荡,却寻觅不到真相。它和《索尔之子》一样,都不是在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在建构一种独特的电影体验和情绪体验。
  《日暮》继入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后,又入围了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参与奖项角逐,最终斩获最佳导演,并于2021年在国内上映。观众评价:“《日暮》带领观众闯入正值日暮的布达佩斯,支离破碎的信息收了一路,却未必拼得出全貌的黑暗。”
  
 
  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A Blind Man Who Did Not Want to See Titanic
  2021
  看点:第十二届北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三项大奖,温暖人心的治愈之作
  第十二届北影节,当芬兰导演泰穆·尼基远隔重洋激动地等待着“天坛奖”评奖宣布获奖名单时,他并不知道自己会从这部影片开始,与北影节、与“天坛奖”产生深远的羁绊。在今年的第十五届北影节,他成为了“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也再度携这部影片来京,与北影节观众接续一年一度的缘分。
  影片讲述了一位盲人男子在得知自己即将失明后,决定完成一次特殊的“观影”之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成为当年“天坛奖”入围影片中最为独特、也最为真挚的故事之一。影片还有着丰富的迷影细节,让观影过程美妙而富有趣味。
  谈及《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的点睛之处,第十二届北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李雪健说自己从开始“咬着牙”在看,到渐渐进入到人物内心,直到最后一个镜头,终于被深深震撼。郭帆则认为,《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这部影片,是今年他在北影节看到的“最具创新精神的影片”。而“天坛奖”这样的国际电影竞赛单元的存在,恰恰激励了所有电影人去创造更多有探索精神的影片。
  北影节观众评价:“用全浅焦镜头模拟近乎失明的视界,观影体验堪称一绝。不爱看《泰坦尼克号》,却比任何人都更相信爱情。”
  
 
  摆动
  Unrest
  2022
  看点:第十二届北影节“天坛奖”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摄影奖,探索人与时间的深刻之作
  瑞士导演西里尔·舒布林出生于瑞士钟表世家,他曾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后在柏林德国电影电视学院攻读电影导演专业,多样化的背景为他的影像带来独特的风味。2022年,他的第二部长片《摆动》获得第72届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最佳导演奖,此后入围第十二届北影节“天坛奖”,以其冷静的叙事、精致的构图和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深刻反思而备受关注,并最终斩获两项大奖。
  《摆动》是当届“天坛奖”入围影片中电影节气质最为浓厚的一部。它讲述了发生在瑞士一个围绕钟表厂而运转的小镇的故事,所有人按照严格的时刻表在工作生活,在工厂中的他们肢体和表情略微僵硬,大量去中心化的全景构图和固定镜头将他们与一切事物一同组装。《摆动》以纯粹的影像语言来探讨工厂与居民复杂的不对等关系,形式与文本亦如钟表的零件一样完美嵌合;以钟表制造为隐喻,探讨了时间如何被量化、控制,以及劳动如何被异化为机械化的过程,通过缓慢的节奏和重复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的存在与流逝,引发对现代生活节奏的反思。
  影片作为第十二届“天坛奖”入围影片展映时,拍摄了“时间”的导演却因记错了“时间”而遗憾错过连线映后。今年他将作为本届“注目未来”单元评委再次来到北京,与影迷再次共度这一场错过的“时间”。
  
 
  速度与爱情
  Fast and Feel Love
  2022
  看点:第十二届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浪漫与激情的完美结合
  一向更加关注现实主义题材的“天坛奖”入围影片中,也有《速度与爱情》这样热血与诙谐的色彩。这部泰国新锐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执导的影片以幽默的风格和紧凑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以其对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探讨,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速度与爱情》获当届“天坛奖”场刊平均分3.8分,北京日报·艺绽大赞“笑泪兼备,幽默与迷影情怀满满”。影片在北影节“天坛奖”获得的极高评价,还促成了之后中国大陆地区的院线引进,是“天坛奖”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的成功典范。
  北影节观众评价:“能在一部片里同时恶搞《寄生虫》和《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还能讲好一个不落俗套的体育励志故事,黄金年代的港片精神在泰国找到了新生。”“一般都是模仿艺术片大师,这来个戏仿商业大片的,配乐上玩了很多花活,用恢弘的史诗bgm渲染鸡毛蒜皮的小麻烦,还有程式化的超英片镜头语言,提供了一种以无厘头解构商业片、又低成本易实现的方式,蛮有启发性。”
  
 
  惩罚
  The Punishment
  2022
  看点:第十三届北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情感与理智的深度碰撞
  智利导演马蒂亚斯·比塞执导的影片《惩罚》在第十三届北影节“天坛奖”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这是北影节恢复线下颁奖环节后,再次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获奖者激情的最高奖获得者。
  马蒂亚斯·比塞年少成名,23岁就凭借《星期六》(2003)一片在曼海姆-海德堡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雷纳·沃纳·法斯宾德大奖。此后的《在床上》(2005)、《关于哭泣》(2006)、《鱼的生命》(2010)和《战争的回忆》(2015)等作品更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座上宾,获誉无数。《惩罚》则以一镜到底的扎实技术和契合当下的社会关怀打动了所有评委以及观众。影片极简但充满张力和深度,几乎仅通过叙事和真实的情感演绎,探讨了婚姻与人性的复杂主题。
  主演安东尼娅·塞赫尔斯展现了精湛演技,将角色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挣扎表现得非常真实,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值得一提的是,她与《曼妙之旅》主演丽娜·雷诺共同摘得了第十三届“天坛奖”最佳女主角,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设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双黄蛋”。
  
 
  白塔之光
  The Shadowless Tower
  2023
  看点:第十三届北影节“天坛奖”斩获五项大奖,叙事与情感的极致表达
  中国导演张律的《白塔之光》是第十三届北影节“天坛奖”的最大赢家,将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男主角奖(辛柏青)、最佳男配角奖(田壮壮)、最佳编剧奖(张律)和最佳摄影奖(朴松日)共计五项大奖收入囊中。
  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情感表达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影片,以一座古老的白塔为背景,讲述了辛柏青饰演的中年男人谷文通,与黄尧饰演的年轻摄影师欧阳文慧之间的复杂关系,揭开他们与父亲、情人和自我的复杂矛盾。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北京的日常中被发现、被照亮。
  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唯美的画面,探讨了记忆、身份与救赎等主题,展现了导演张律的深厚功力。第十三届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场刊推介人、演员王传君秉持着“电影是对生命和社会意义的探讨”这一判断标准,将《白塔之光》列为自己推荐的三部关照人们精神世界的“天坛奖”入围影片之一。
  
 
  图腾
  Totem
  2023
  看点:第十三届北影节“天坛奖”斩获三项大奖,文化与历史的深刻对话
  墨西哥导演莉拉·阿维莱斯的第二部长片《图腾》收获了第十三届北影节“天坛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音乐奖。相较于墨西哥文化中“离别与永恒”的主题,导演将死亡悬置,别出心裁地将视角聚焦于即将面对生命离别的墨西哥传统家庭的一天。在片中饰演母亲一角的蒙特塞拉特·马拉尼翁凭借细腻、自如的表演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配乐师托马斯·贝卡为该片创作的配乐余韵悠长、令人留恋。
  《图腾》将时间浓缩在一天之内,呈现了一家人筹备生日派对的生活琐碎,影片以七岁的索莱为视角,在看似欢闹的家庭氛围里,她逐渐感知到即将面对的生活巨变。特别之处在于,影片没有将视角仅锁定在索莱身上,每一个家庭成员晦暗不明的哀伤都被摄影机捕捉着,所有人都在隐忍的情绪当中推进着晚会的到来。
  导演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发自肺腑,也应和了北影节的坚持与信念。她引用中国道家的思想“为而不争”,表示:电影是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并以此为荣的事业,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电影人既渺小也伟大,这份荣誉属于所有电影人。
  
 
  走走停停
  Gold or Shit
  2024
  看点:第十四届北影节“天坛奖”斩获三项大奖,青春与成长的温暖记录
  中国导演龙飞执导的《走走停停》获得第十四届北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走走停停》是龙飞的第二部长片作品,这是一部具有轻喜剧气质的家庭情节剧,电影名“走走停停”更是精准定位了当下青年的生活状态,生活从不是一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在等待和思索中寻觅方向。
  《走走停停》是一部真正关于生活的电影,它诚挚的创作态度以及拒绝鸡汤与说教的轻喜剧风格,给当下每一个身陷焦虑和困境的年轻人一个深切而又温柔的拥抱。人生和电影一样,按部就班的情节排布并不是生活的真实面貌,但走走停停兜兜转转或许可以收获不同的风景。
  第十四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库斯图里卡导演对《走走停停》赞誉有加,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这部影片带到了塞尔维亚的第18届库斯滕多夫国际电影和音乐节,走向了国际舞台。
  
  十五年的北影节,见证了无数优秀影片的脱颖而出,也见证了无数电影人的成长,“天坛奖”也从最初的踽踽探索走向了如今的璀璨夺目。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顾晓刚导演说:“借由北影节,我们才可以再次团聚、相见、为前路打气。我们自己作为创作者,没想到人生也像电影一样按照某些剧本,或者某些向上的力量在努力,一点点自己想去实现、去印证。可能底下的其他导演们未来也会有这一天,会‘回家’,站在这个舞台。”
  未来北影节将始终坚持以电影为媒,连接世界,传递文化,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电影作品,也将继续打造“天坛奖”“注目未来”“RF新血计划”及项目创投组成的北影节评奖体系,同时以“天坛映像”为名,开展中国电影海外放映,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更高的舞台,助力世界电影步入新的辉煌。
  光影流转,岁月如诗,让我们共同期待北影节的下一个精彩篇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