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1
  4月18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以“影像中的奥林匹克”为主题的第21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在北京市朝阳区首创·郎园Station举办系列主题论坛。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云超,以及来自影视创作、文体旅游、资深媒体、产业资本等领域专家和代表参加活动。
嘉宾合影
  18日上午,主办方举办了以“AI技术驱动下的体育电影全球化叙事与跨文化传播”主题论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俞剑红,奥运冠军、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推广大使、本届国际体育电影周大使吴敏霞,导演俞白眉,科幻电影先锋、导演张小北,著名编剧宋方金参加论坛活动。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体育电影在智能时代构建跨文化沟通桥梁的具体方式,嘉宾们一致认为,体育电影作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媒介,有望借助AI技术实现从本土故事到全球叙事的跃迁,成为传播中国精神、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
  俞剑红指出,AI技术不仅为电影制作提供了高效的工具,更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力,帮助创作者精准捕捉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体育电影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化叙事提供了技术支撑。
  俞剑红分享
  吴敏霞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体育电影的核心是人,AI技术的应用应服务于挖掘人物故事的真实性与情感共鸣,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体育的力量。
  吴敏霞分享
  俞白眉则以新作《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AI技术优化剧本创作与视觉呈现,将体育竞技的激烈与人文关怀深度结合。他透露,团队已尝试利用AI生成短片素材,探索技术赋能下内容生产的更多可能性。
  俞白眉分享
  张小北从类型片创新角度切入,提出AI技术为体育电影注入了更多想象空间。“科幻与体育看似遥远,但内核都关乎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AI不仅能提升特效制作的效率,还能帮助创作者构建更具未来感的叙事场景,拓展体育电影的边界。”其参与创作的《星门深渊》等作品,正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探索方向。
  张小北分享
  宋方金从内容创作层面分析,认为AI的剧本生成与数据分析能力可辅助创作者打破文化隔阂,找到普世价值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功勋》中的家国情怀,还是《手机》中的社会观察,AI都能帮助故事更精准地触达全球观众。”
  宋方金分享
  18日下午,主办方以“体育电影与城市文旅融合创新”为主题,邀请保利影业总经理、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挺伟,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都灵冬奥会亚军、冰上舞剧《踏冰逐梦》首席主演张丹,冰壶运动员、海西传媒执行董事、主持人、制片人常雷,作家、编剧、资深文化媒体人潘采夫,高途集团高途文旅总经理何兆意,共同探讨如何以影视艺术激活城市IP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为文旅产业开辟新赛道等话题进行讨论与分享。
  李挺伟分享了《热辣滚烫》《飞驰人生》等案例,提出“电影+体育+文旅”的融合逻辑,即体育电影是故事、情感和精神的综合体现,需要融合城市独特气质与文旅消费场景。他还提出“三重价值”模型,即情绪价值吸引观众,情感价值感动观众,情怀价值塑造观众。此外,以“餐饮生态”作喻,即短视频是快餐,剧集是家常菜,影院则是盛宴,多元形态满足不同需求。
  李挺伟分享
  张丹从运动员视角强调共情叙事,表示专业竞技需转化为普通人的情感投射,地标建筑与奋斗故事结合,方能传递体育精神的普世价值。此外,她建议以人物成长为主线,认为失败叙事比夺冠更动人,战胜自我的过程才是体育精神内核。
  张丹分享
  常雷以纪录片《棒少年》为例,强调细微场景的情感穿透力,即一棵树、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连接城市与观众的精神图腾。此外,他认为体育是载体,电影是本质,呼吁创作者平衡专业性与大众化。
  常雷分享
  潘采夫以《罗马假日》《北非谍影》为例,阐释经典作品与城市文化的共生关系,即电影IP需扎根城市独特基因,巴黎圣母院的文学底蕴与体育短片的视觉创新结合,才能点燃文化地火。此外,他结合创作实践,提出“奇人奇事奇景”方法论,分享了将洛阳文物保护、彝族民俗等元素融入体育叙事的探索历程。
  潘采夫分享
  何兆意提出“静态景观动态活化”理念,即城市如教科书,体育电影则是生动的讲解员。贵州‘村超’证明,普通人的热爱故事同样能成就文旅名片。此外,他展望“教育+文旅”新模式,建议通过研学活动让青少年感知电影工业与体育精神。
  何兆意分享
  近日,第21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电影作品征集也将同步正式启动,有意向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登录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官网“体育电影周”板块查看征集公告。作品征集工作将至2025年6月10日结束,7月将组织评选并进行优秀作品发布,获奖作品将获推荐代表中国参加2025年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全球总决赛,同时还有机会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与体育电影周在北京以及全国各地高校和社区进行的优秀体育影视作品公益展映活动。
  高云超代表主办方介绍,今年是电影消费年,以电影为载体和牵引,体育电影周为北京体育生活节增添了新的内容。本次现场除了展映体育电影外,还设有许多新的体验和展示活动。如北京奥运博物馆就在现场设有市集,方便市民群众更好地对北京奥运博物馆进行了解,现场还将举办新兴国际体育项目台克球展示和体验活动,给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种新的运动健身选择。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还将有几部中外优秀体育电影上映,如《永无止境》《高弧慢球》《巴黎夏日》等。
  高云超接受媒体采访
  据悉,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是一项创办于2005年的奥运品牌项目,从2022年第18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开始,体育电影周正式纳入北京国际电影节。2024年11月9日,由第20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推选的中国体育影片《嗨,亚运——她们》《看不见的顶峰》在第42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总决赛获得金花环大奖,《屋顶足球》《空手道的起源》获得提名奖。本届体育电影周主体活动将于4月至7月举行,4月份将主要举办作品征集、“体育电影项目扶持基金”、开幕活动等北影节合作单元各项活动。从7月开始,体育电影周将陆续举办入围作品发布单元各项活动等,期间还将在北京奥运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场所面向公众进行展映,活动将持续至12月。
  附:2025年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活动日程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