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大师班压轴开讲: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8月19日,北影节迎来了最后一场大师班,这也是本届最为重磅的一场。本场大师班邀请到“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李雪健作为主讲嘉宾,电影《横空出世》导演陈国星、编剧陈怀国、主演李幼斌、美术指导林潮翔、摄影师张黎和剪辑师周新霞作为对谈嘉宾,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作为嘉宾主持人,围绕“电影制作幕后故事”“电影角色塑造”和“新时代背景下的主旋律电影”等话题展开对谈。
  
  从影四十余年间,李雪健留下了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朴实而富有激情的表演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他的敬业精神在业内传为佳话,“我会一直演,一直到演不动为止。”这是李雪健对电影热爱,也是将中国电影负于肩上的担当。《横空出世》中的冯石将军一角便是李雪健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身处荒凉戈壁,以决心对抗风沙,将一切奉献给国家,这样的行动力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本场大师班便从《横空出世》这部主旋律杰作开讲。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片,1999年上映的《横空出世》以极高的制作水准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广泛好评,一举拿下了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即使在如今回望,这部电影依然是主旋律电影中极为优质的作品,片中所传达出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代中国人学习。此次《横空出世》剧组23年后在北影节重聚,各位主创回忆起当年在片场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 横空出世,马兰精神 /
  李雪健是本场大师班的主角,也是《横空出世》的主角。上台前,他用一个军礼向到场的嘉宾及观众致敬。因声带受损,李雪健发声吃力,每一句话仿佛都需要调动全身力气才能说出口。但他依然珍惜每一次发声的机会,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感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所有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代人的坚韧,这样的坚韧传达出了李雪健的精气神,也传达出了中国电影的精气神,足以震撼在场的所有观众。
  
  李雪健
  阔别多年后再见这群因电影结识的老朋友,李雪健显得格外激动。声音虽有颤抖,但难掩心中那份喜悦,“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一同讨论《横空出世》这部电影,当初的拍摄非常艰难,今天能够再次见到大家特别开心。”
  在李雪健的带领下,在场的嘉宾依次表达了此次重聚的喜悦之情。林潮翔还说起了不久前看到的感人一幕,“我记得张黎的一位助手,远远在戈壁滩上看到大铁架子,他一下子就哭了,我特别理解那种激动的心情,因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真的是引以为豪。”
  陈国星为我们讲述了《横空出世》的创作契机,“当时北影厂给我看了一个剧本,是陈怀国和彭继超写的《马兰草》,得了夏衍文学剧本奖,这是写原子弹实验基地两代人的故事。厂里希望我来拍,但我不敢接这个事,便到基地去走了走。回来后觉得这个项目要做全景式,做得要大,格局要高,便把合作多年的张黎、周新霞、林潮翔老师聚到了一起。请李雪健老师时,我还给他讲了一个故事,1971年氢弹实验,轰炸机有过一次失误,带着氢弹起飞,需要投弹时怎么也投不下来,如果飞机带着氢弹回到基地降落,一旦爆炸整个中国的核试验要倒退起码40年,冯石将军是当时站在机场跑道上指挥轰炸机着陆的人。我讲了这个开场,当时雪健说我演了,我赶快汇报给北影厂,这才踏实下来。”
  
  陈国星
  说起这次出演的感受,李雪健用两句话便能概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陈怀国在剧本中提到的“马兰精神”(马兰是中国最重要的核试验基地的名字)。李雪健补充到,“距今已经23年了,电影里面有名有姓、没名没姓的人,他们是国家和人民不应该忘记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写在墙上的马兰人精神,年轻人应该到那个地方去看看,看了以后你们会流泪的,那有很多牺牲烈士的陵墓和当年做核试验的场景。”
  
  李雪健
  在片中与李雪健演对手戏的李幼斌也谈起了当时出演时的心态,“我一听跟雪健老师合作,当时真的高兴。对我个人来说,我特别崇敬雪健老师,我觉得生活中他也是我的一位大哥哥,从艺术造诣上非常值得我学习,他比我大四岁,我看了他很多的戏。这部电影看完剧本我觉得挺难的,没见过这种角色,核物理科学家是什么样真不知道,后来见了程开甲老先生,他和我讲了很多。雪健老师也特别照顾我,经常告诉我该怎么演,我特别感动。这部戏拍完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李幼斌
  陈怀国则为我们介绍了塑造双男主的经过,“我对这两个人物很熟悉,我自己在中国的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我自己也参与过原子弹、氢弹实验,之后也写了回忆录,采访了很多的科学家。说实话写他们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过去没学过写电影。如何塑造人物得益于陈导和雪健老师,他们两人经常来我家里谈剧本。后来我也写过很多剧本,但没有哪个演员会跟你一块谈剧本的。雪健老师非常早就介入了,包括他对人物如何理解,希望人物是什么样子。导演也讲了很多,我是从陈导那里补的课。”
  
   陈怀国
  《横空出世》的大场面让人印象深刻,这与美术指导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林潮翔讲述了当时搭景时经历的盛况,“张黎当时在片场跟我讲,搭了半天景谁也看不出你搭了什么。电影出来后,很多同事和朋友都说,‘你们拍的是实景吗?’实景原子弹一爆炸什么都没了,也不可能去核爆区去拍戏呀。所以选中了马兰地区外两三公里的地方,在一个戈壁滩上。我觉得那个地形非常好,我们在那里重新搭建,用了92吨钢材。”
  
  林潮翔
  张黎作为本片的摄影师,在影片的风格基调上下足了功夫,他也在拍摄完这部电影后完成了蜕变。张黎坦言,“这部电影是我创作生涯的分水岭,我的世界观通过这部电影得到了改变。”他对《横空出世》有着极高的评价,“它是一部真正表述中国人脊梁的作品,很罕见。这部作品在骨子里表达了中国人的精神本质,这个意义怎么说也不为过。今天的作品有成本高的、有拍摄非常华丽的,题材、种类、样式五花八门,但是真正表达这个民族精神本质的作品太少了。”
  
  张黎
  与张黎一样,周新霞也说《横空出世》是自己在剪辑上真正开窍的一部电影。她回忆起了大家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初剪版的经历,“当时看得大家郁闷了,前面拍得很认真,包括沙漠、风沙都非常好,单场戏也很精彩,但加起来以后怎么让大家这么郁闷呢?印象最深刻的是张黎对我说,这个戏比较难剪,我送你八个字,‘大胆动刀、小心收拾’。这八个字让我几夜没睡好,我当时贴了一墙的卡片,想怎么梳理故事线。我们在台子上是要重新建构的,在那么多戏里,我在找什么东西能够打动我,打动我就是在打动观众。这个戏要拍‘马兰精神’,我一直在找中国文化的脊梁,还也在找中华民族的那口元气。找的过程中,有一场李雪健老师、李幼斌老师、陈谨老师三个人的戏,他们一出来大家眼神就定住了,几次之后就发现,他们那条线能够呈现出当时中国人的那口元气,是‘马兰精神’的感觉。有了颠覆性的剪辑后,再剪片子时就胆大了。”
  
  周新霞
  这次重聚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怀念过去,更是对于历史的一种回望。《横空出世》的拍摄过程尤为艰辛,是一项需要所有参与者拼尽全力方可成功的浩大过程。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拍一部电影,更是为了重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马兰,也源于当年在这片土地上为国家奉献一切的英雄。拍完这部电影,所有参与者带着“马兰精神”的星光散去,而今天这场大师班,在李雪健的号召下这群星光再次汇聚,只为重新照亮那片在历史中身处黑夜的戈壁滩。
  
  李雪健、陈国星(从左至右)
  / 拍好主旋律 /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横空出世》是主旋律电影中难得的佳作,作为主创人员的嘉宾们谈起了自己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李幼斌率先讲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主旋律影片是真正好的影片,任何国家都要有自己的主旋律,无论是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你看吴京拍的《战狼》就是主旋律电影,用票房说话,有民族的情怀在里面,这个非常重要。”
  李雪健表示,“我们拍摄《横空出世》和《焦裕禄》时,没有人提主旋律,后来主旋律被概念化了。”
  
  李幼斌、李雪健(从左至右)
  周新霞对李雪健的观点表示赞同,“不要给主旋律电影一个概念,其实它就是影视作品,每一部影视作品能够禁得起时间的考验,所表达的内容一定是在生活里截取的真善美,有着主流价值观的细节,它才能够使得你的作品有分量。就像咱们的影片之所以能表达出那样的情怀,用那个情怀重新构建起这部影片,就是因为它里面真,他里面有大爱大美的东西,以至于20多年后的今天,还能够让大家看完以后如此激动。”
  陈怀国对于主旋律,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我写的都是主旋律,个人认为只要是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与关爱,都可以称之为主旋律。”
  林潮翔提出了自己的希望,“我希望将来的主旋律能更多描述真实的人生,毕竟像制造原子弹这么伟大的艰难的工程在中国很少见,所以值得我们用最宏大的叙事来进行表达,我所看到的、所体验到的东西特别客观、也特别真实。”
  
  大师班活动现场 
  主旋律电影所承载的是一种精神,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光。如《横空出世》这样的电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老一辈奉献精神的体现,也是下一代人的精神源泉。
  大师班的最后,李雪健为北影节组委会献上了自己的墨宝,以真诚寄语北影节,也为今年的大师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李道新、张黎、李幼斌、崔岩、李雪健、陈国星、陈怀国、周新霞、林潮翔(从左至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