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艺术怀有深厚敬意,在行业中深耕不辍,以匠心为引,为电影艺术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方可称为电影大师。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特别邀请了始终坚持“好好拍电影”的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监制许鞍华,以“女性独立影人的创作长路”为主题,探讨其电影创作背后蕴藏的当代性与先锋性。
许鞍华电影大师班
本场大师班特邀嘉宾主持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戴锦华。戴锦华教授是许鞍华导演的多年好友,曾出席多场许鞍华学术研讨活动。
特邀嘉宾主持戴锦华教授
对谈嘉宾为导演、编剧、制片人文晏,其执导的《嘉年华》收获颇高口碑,该片也入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三位嘉宾将围绕女性独立电影人的创作经验与心得体会,展开深度对话。
对谈嘉宾文晏导演
许鞍华1979年的电影首作《疯劫》是中国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从那时起,她总能以细腻的女性视角敏锐捕捉社会变迁与人间百态,不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振。许鞍华曾以《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多次获得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殊荣,是唯一一位六次夺得该奖项的导演。
许鞍华获得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中国香港电影常被形容“尽皆过火,尽皆癫狂”,而许鞍华作品如一股清流,她用独特的影像语言书写中国香港社会的另一面。她的电影,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去关注普通人的境遇,又以浪漫主义的诗意融入她的人文关怀,她始终对电影和生活保持着热爱与坚持。
《女人,四十。》剧照
因自幼受传统古典文学影响,许鞍华对文学一直情有独钟。从经典文学中取材也成为许鞍华创作的重点,《倾城之恋》《半生缘》《第一炉香》,许鞍华偏爱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也热衷于用张爱玲的故事探讨女性情感。而以文学家萧红的传记为蓝本拍摄的电影《黄金时代》,是许鞍华近年将文学与女性两个题材相结合的又一佳作。
许鞍华在《黄金时代》拍摄现场
许鞍华被誉为中国香港“走最多路的导演”,闲暇无事时经常漫步城市街头,观察市井百姓。在《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多部电影中,许鞍华将镜头对准市井生活中的女性,令人感触良多。许鞍华也关注宏大历史和社会议题,《明月几时有》书写抗战期间的英雄,《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聚焦“越南难民”题材。对于中国香港电影人而言,许鞍华是拓宽电影表达边界的先行者。
许鞍华生活照
许鞍华的作品在国际电影界也备受瞩目,《女人,四十。》等作品曾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桃姐》更是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收获颇丰。2020年,许鞍华获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成为有史以来全球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
凯特·布兰切特为许鞍华颁奖
同为女性电影人,本场大师班的对谈嘉宾文晏,与许鞍华导演一样,在电影路上一直坚持独立创作。文晏是一位双栖影人,她曾担任《夜车》《牛郎织女》《白日焰火》的制片人,其中《白日焰火》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制片人之外的文晏在导演领域也同样有所建树,她执导过《水印街》《嘉年华》等优秀作品。文晏在制片人与导演双重身份间灵活切换,皆获成功。
文晏参加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而电影学者戴锦华的参与将为大师班提供创作之外的另一种解读视角。戴锦华被称为“中国电影研究与女性主义研究的拓荒者”,她曾在一场许鞍华学术研讨会中用三个“唯一”来形容许鞍华导演:唯一一个中国香港新浪潮第一浪的主将,而坚持贯彻始终;唯一一个在华语电影范围之内非常高产而且持续创作的女性导演;最早溢出中国香港地理、政治、历史的边界,最早在内地创作并表现内地小人物的生活的唯一一个中国香港导演。本场大师班中,戴锦华教授将从更为宽广的社会角度、文化角度、电影理论角度等,展开对于许鞍华作品中的女性影像书写的探讨。
戴锦华(右二)出席许鞍华(左二)学术研讨会
从引领先锋的《疯劫》到人文关怀的《桃姐》,许鞍华导演始终坚持创作的独立性,为中国香港电影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经典动作片的“文戏”视角,为华语电影的多类型发展与高质量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场大师班上,许鞍华导演将带领观众回顾其四十余年的电影创作生涯,分享独立电影制作等经验,敬请期待!
许鞍华写真照
电影大师班诚邀来自各影视机构、专业院校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北影节的朋友们参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报名参与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活动,报名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16日,名额有限,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电影大师班活动咨询
电话:85336467
13962880581
邮箱:masterclass@bjiff.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北京国际电影节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