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北京国际电影节助力电影产业创新发展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有着深厚的底蕴,电影不仅是“装在胶片盒里的大使”,更是表达民族意志和价值的载体。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办节宗旨就是搭建起与世界电影艺术思想、创作理念、资源互动的平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导世界电影文化资源,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电影产业创新发展。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已成功走进第七个年头。七年间,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中国优秀文化寓于国际流行的电影语言,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培育国内外电影界的新人新作,聚焦全球电影的前沿话题,已成为首都和国家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一、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服务我国电影产业发展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儿女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北京国际电影节致力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艺术精华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用电影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力推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电影作品。北京国际电影节把反映时代和引领时代作为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服务。
1.弘扬传统,凝神聚力。北京国际电影节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美美与共”为核心理念的天坛奖杯,汲取了中国汉代侍女拂袖彩陶俑的造型特点与石雕的雕刻手法,将中国传统舞蹈水袖舞与天坛剪影相结合,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主旨理念的重要象征。经过七年的发展,这座东方气质的荣耀奖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电影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成为当今国际影坛最具潜力、发展前景最被看好的电影奖项之一。电影节承载中国文化精粹,凸显中华文化元素,几年来设立“民族电影展”、“经典京剧电影”单元、“国产电影推广计划”等项目,力推国产影片。授予《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等“京剧电影工程”影片特别贡献荣誉称号,并集中展映。《北京卡门》、《冈仁波齐》、《告别》、《河》、《塔洛》、《三伏天》、《判我有罪》、《打工老板》、《莫斯科离大同不远》、《乌珠穆沁的孩子》等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影片在展映中一票难求,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
2.古为今用,历久弥新。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引领着道路选择。“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为今用,是伟大“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开辟更加顺畅的通道。本届电影节首次开设“一带一路”展映单元,来自印度、伊朗、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片亮相今年的北京展映,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际,为全球电影人带来一场传承提升、文明互鉴的文化盛宴。
3.开放胸怀,中国气派。文化自信在于共赏中国智慧内涵、同享中国模式经验。北京国际电影节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电影人和作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整个电影节气势磅礴。在前六届评奖中,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评委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爱尔兰、罗马尼亚、波黑、中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七年来,詹姆斯?卡梅隆、吕克?贝松、阿方索?卡隆、奥利弗?斯通、吴宇森、基鲁?里维斯、让?雅克?阿诺、徐克、张艺谋等大师级影人,以及业界精英和行业代表参与电影节各项活动,充分显示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胸怀和气度。
二、坚定文化自信,吸引外来,搭建全球电影产业平台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文化自信,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还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电影是全世界最广泛普及的艺术形式,电影节是思想交流、智慧碰撞、才华激发的重要平台。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读懂中国,这既是中国电影产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外界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的需求。北京国际电影节各项商业交流交易高端务实,已成为最活跃、最具吸引力和最大规模的世界电影市场之一。国内外电影界的朋友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共襄盛举,拓展合作,实现共赢,有效地推动中国和世界电影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吸引外来,展示多元文化。北京国际电影节注重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对西方文化符号适当借鉴。济慈诗句、英文电影对白、“歌剧魅影”“友谊地久天长”等西方经典出现在开闭幕式中,把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文化符号融合贯穿起来,让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在愉悦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电影节突出多国别、多题材、多风格电影文化的同台展示,充分体现“多样文化交流”的思维。六年来,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部优秀影片报名参加“天坛奖”评选,超过100余个国家的8000余部影片报名参加北京展映,展示了世界多元电影文化魅力。
2.吸引外来,推动文化互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北京国际电影节利用高端对话碰撞思想,交流经验,研判趋势,引领前沿热点话题,反映了世界电影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邀请国际电影界重量级嘉宾出席,“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围绕“中外合拍电影的市场定位”和“中外合拍电影的联合制作”进行讨论;“聚焦意大利”中意电影合作论坛、中意电影合拍圆桌会及意大利电影展映系列活动,就中国与意大利合拍电影、意大利电影合拍、退税政策及程序等问题,从宏观视野到微观角度,层层递进,深入探讨合作项目。世界著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莫妮卡?贝鲁奇出席活动并讨论。
3.吸引外来,走向国际市场。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着眼电影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电影要素、项目创投、版权交易平台,六年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千余家电影机构来到北京电影节电影市场参加展示、洽商和交易,累计签约总额达574.95亿元。参展机构涵盖创作、制作、发行、法律、经纪、营销、宣传、技术等领域,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
三、坚定文化自信,面向未来,助力电影产业创新发展
面向未来,是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终极指向。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北京电影节始终保持文化的主体性,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做到辩证取舍,向世界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1.面向未来,力推新人新作新项目。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促进中国及世界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为己任,努力发挥产业孵化器的作用,助推新人、新作、新项目。组织主创媒体见面会、新片发布会、首映式,为新人新作搭建宣传推广平台;设置“影评人推荐”单元,发现、推介和扶持具有市场潜力优秀青年人;设置“影评人推荐”单元,选出优秀影片进行荣誉展映,发掘国内外优秀新导演,扶持青年影人;设立“注目未来”单元,捕捉电影潮流,鼓励电影原创;与戛纳电影节等机构合作设立“中国新影人基金奖”、“MPA大奖”,支持新人参与国际交流;设立“项目创投特别大奖”“最具商业潜力奖”,鼓励项目创投,扶持电影新人。对新人新作新项目的扶持,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抓住未来、赢得未来的点睛之笔,必将使电影节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2.面向未来,坚持电影文化惠民理念。北京国际电影节突出电影文化惠民理念,充分利用北京市各大院线、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学院和部分高校的放映设施,扩大覆盖范围,推行低票价策略,让更多的观众和影迷走进影院;精心设置多个展映单元,精选1900部佳作在全市30家影院和学术机构进行4000余场惠民展映和活动,辐射北京及周边省市,电影节通过文化惠民,培育观众观影习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民共享电影文化盛宴,进一步筑牢了电影发展的群众基础,服务大众、服务行业。
3.面向未来,助力电影产业创新发展。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电影产业法律权利和义务边界,为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和法治环境,有力巩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道路自信。北京国际电影节坚持繁荣电影创作,推动电影创新。为中国电影人提供一个学习、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平台,让中国电影人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国际电影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举行“电影科技国际论坛”,充分利用北京影视资源的集聚优势,发挥合作伙伴的专业特长,借力互联网、VR等尖端科技,丰富节展内容,提升电影节专业化服务水平。北京国际电影节始终坚持引领电影艺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开展电影评论和业务交流,实施电影人才扶持计划,积极营造激发创作热情、提高电影质量的创新环境。创新推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以不断创新的姿态和勇气,与中外业界一道共同开创中国电影、世界电影发展的美好明天。